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见证血泪抗战路(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7日11:17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见证血泪抗战路(图)
当年中国军队入越受降,那可是扬威国外啊!核心提示

  “九一八”事变后,他被迫离开东北老家,从此背井离乡;“七七”事变后,他衔国恨带家仇步入行伍,从此亲身经历血与火的民族抗争史;日本法西斯投降,他受命赴越受降,见证了中华民族扬威国外的昂扬……

  老兵叫冯殿庆,从1937年“七七”事变,他从逃亡难民变为抗日一员,到1946年作为战胜国军人一分子赴越接受日军投降,他以九年岁月全程见证了中华民族八年血泪抗战路。

  8月3日,我市莲湖路一栋普通教工楼,记者拜访了这位84岁高龄的抗战老兵。60多年前,一个普通中国人和整个中华民族几乎同步经历屈辱、战争、死亡和些许自豪的记忆,都在那一刻完全苏醒过来……

  苦难的逃亡路

  从“九一八”到“七七”,东北—北平—西北。他走过的这条屈辱和苦难的逃亡路,见证了那些被铁蹄蹂躏的岁月……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迅速占领东北三省。已经闻到战争硝烟味道的冯家人赶紧将冯殿庆母子四人,从辽宁营口的老家送到了北平,因为冯父当时在驻北平的东北军中任职,尽管是逃亡路,但当时还算比其他难民情况好些。

  对于时年9岁的冯殿庆来说,从此开始的童年记忆似乎变成了一场永远都不能甩掉的噩梦———逃亡,总是不停地逃亡,背后永远是尸横遍野与不绝于耳的爆炸声。

  “在北平,我们从东北逃亡进关的百十个小孩被组织起来学习,中间有东北军家属,但更多的是已经失去父母的孤儿。”冯殿庆回忆说,开始他们学习文化课,“好歹在北平有一张可以学习的课桌”,但到了1937年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七七’事变发生了,日本军队开进了华北,我们不能读书了。”于是,已经长得和枪杆子几乎等高的冯殿庆志愿加入了东北军第53军学兵连,边学文化边学军事。“我们学兵几乎都是东北军子弟,尝够了亡国奴的味道,我们发誓要打回东北老家去。”时隔将近70年,老人说起当年的情形,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平津失守后,第53军从北平到河南,再到陕西,冯殿庆随军辗转各地。当他随军驻在咸阳时,得知因为华北丢失,母亲和叔叔等家人已经逃亡到了陕南汉中地区。“当时丁玲带队的西北服务宣传队给我们代课,教我们唱抗日歌曲。”老人回忆说,当年自己和同学到西安鼓动群众为前线抗日士兵捐献冬衣,在钟楼演讲、唱歌,想到所走过的逃亡之路,总是声泪俱下,听众们也都非常受感动,纷纷为抗日救亡踊跃解囊。

  1938年,黄埔军校在陕招生,冯殿庆以优异的成绩成为黄埔第16期学员。学习一年后,冯殿庆毕业返回第53军任排长,从此开始以职业军人的身份加入中国抗日大军。

  杀敌报仇的快感

  坚守君山,炮轰岳阳。虽然没有彪炳史册的赫赫战功,但说起当年击杀日寇的勇猛,84岁高龄的老人立刻显得异常激动……

  历史记载“民国28年(1939年)2月,国民党第53军,参加豫北、豫东的对日作战。6月,武汉会战开始,万福麟任第二十六军团军团长兼第五十三军军长,负责防守德安、星子一线。9月,在鄂东南大冶、阳新一线抗击来犯日军精锐,苦战数日,敌人受到重创,其本部亦伤亡惨重损失很大。武汉会战失败,第五十三军奉命休整补充。”

  武汉失守,使在53军任职的冯殿庆羞愧难当,尽管这是一场不是任何仅凭个人意志就能决定输赢的重大战役。在此后的1941年初,比保卫大武汉规模小得多的两次与敌作战,让当年的冯殿庆找回了一种军人的荣誉感,也让84岁的他至今铭记。

  “当时被日军占领的岳阳城灯火通明,我们感到很气愤,日军在中国的领土上竟然如此嚣张!”冯殿庆回忆说,自己当时驻军在与日军隔江相望的君山,白天带人测量好距离,然后选了一个漆黑的夜晚准备发起袭击。“到晚上大概12点多,我们支好了六门迫击炮,每个士兵发射五六发炮弹,开始炮轰岳阳。”

  “炮轰结束,整个岳阳城一片黑暗,全城混乱,我们感到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然而,中国军人的袭击引来了日军的报复之战。两三天后,两艘橡皮筏子载着十一二名日军进入君山防御阵地。看在眼里的冯殿庆一声令下,全排士兵同仇敌忾向敌军发起进攻,当场击毙日军一人,击伤两人,两艘橡皮艇也被炸得开始漏气,“杀得个日本鬼子落花流水而逃。”时隔60多年,当年杀敌报仇的快感至今让老人难忘。

  老人有些耳背,说起当年情景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其间记者多次试图打断以便核对细节,却总也不忍心打断激动的老人。坚守君山,炮轰岳阳,老人并没有彪炳史册的赫赫战功,但当年一腔杀敌卫国的热情却至今让后人肃然起敬。

  “我们在长江防线守了数月,只打了几个小仗,比不得正面战场的将士,也比不得敌后抗日军民,但在当时武汉失守,全线告急的情况下,像炮轰岳阳那样的小仗也对牵制日军进攻长沙起了很大作用。”

  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这一对峙就是整整五年。

  此间,第53军奉命休整三年,到1943年初,奉令远征滇西,作为中国远征军第二部分编入国内远征军序列。冯殿庆时任连长。

  腾冲大捷实现愿望

  进占昆明、攻克腾冲,重头收拾我国土的快感让冯殿庆这个当过亡国奴、尝过战败滋味的中国军人有了扬眉吐气的感觉……

  1943年初,第53军从湘西沅陵出发,经玉屏进入贵州,再沿湘黔公路西进,徒步进发昆明。当年下半年,该军又先后攻占了云南省的楚雄、弥渡、蒙化和下关等地。

  冯殿庆回忆说,当时战况已经明显对中国方面有利,“天上美军飞机来回输送物资,地上汽车队日夜不停往前线载运枪弹装备,我们看报纸知道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形势也越来越好,国内战场也开始了反攻,大家伙儿都希望能痛歼滇西日寇,早日打通中印公路,与国外远征军会师,也就能早日回到东北老家。”

  不久,这些中国军人就以攻克腾冲之战,实现了自己的这些愿望。

  1944年春,第53军开始向滇西前线推进,到达保山附近,以战斗队形,目标直指腾冲。“滇西地区气候无常,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尽管自然条件异常恶劣,但冯殿庆所在的输送给养的部队还是在五月迅速过泸水、哑泉,渡怒江,并跨过了横断山脉的几座大山和大江。

  当时,日寇在腾冲有一个师团的兵力,其与侵缅日寇的联系已被中国军队切断,可谓困兽犹斗。这些死守腾冲的顽敌,依靠城墙和坚固的水泥钢筋建起的地堡暗碉,顽强固守,火力猛烈。中国军队方面则以优势兵力和猛烈炮火,加上近600架美军飞机进行协助进攻。但双方恶斗近一月,中国军队才在腾冲城墙上打开了一个缺口,而第53军则在这段时间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攻进城后,日寇仍顽强固守,敌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这时飞机和重炮已经无能为力。

  “这时候,最可恶的就是那些地堡暗碉,我们在明敌人在暗,我军损失很大。”冯殿庆说,最后中国军队动用了大量的火焰喷射器,对暗堡枪眼喷射,把敌人烧死,这才全歼守敌,攻克了腾冲城。

  在歼敌最后一天,冯殿庆还率部亲手俘获了一股敌兵。当时,这伙敌兵趁乱从地道逃遁出城,向缅甸方向逃窜。追赶20多里路后,冯殿庆部将其全部俘获,这中间除了十多名日军,还有十多名随军军妓。

  “大战后的腾冲一片萧条。”冯殿庆回忆,“城里所有的建筑物都成了碎瓦颓垣,原先那些殖民地风格的房子都统统没了踪影,街道上到处都是弹坑和死尸。”

  次日,第53军向缅甸方向急进,过龙陵与友军汇合,在中缅边境的南坎、畹町地区与国外远征军会师,举行了著名的“畹町会师”。

  1945年春,滇西战役庆功大会举行,在昆明休整的第53军受到了中国远征军统帅部的奖励。此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近胜利。冯殿庆回忆说,自己当时并不知道还会有幸作为中国军人一分子赴越接受日军投降。

  入越受降扬威国外

  作为中国军人的冯殿庆说,自己彼时彼地感受到的是一种“完全的民族自豪感”……

  1945年8月15日,日军无条件投降。按照《开罗宣言》,中国将去越南接受17度线以北侵越日军的无条件投降。史载,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作为战胜者,出现在异国首都接受战败者投降。

  这一次,冯殿庆以中国军人的身份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1945年8月下旬,第53军由昆明出发,由滇越公路向中越边境进发,从河口渡河抵达老街入越,军部设在河内,所属两师分驻海防和顺德。

  根据历史记载,1945年9月28日河内受降。外电纷纷以《跨国受降,军威大振》《日军垂头丧气,华军扬眉吐气》《八年抗战常胜之师(指滇军)接受敌寇投降,举世同贺,普天欢庆,中国由此真正登上世界四强宝座》等为题,报道了这一天的盛况。

  “日军投降时的情况大致如下———人员:河内1.18万人,海防1.13万人,顺化等地0.8万人,共3万多人。武器装备:步枪、轻、重机枪、手枪、火焰喷射器4万余件,山炮、步兵炮、加农炮、要塞炮800余门,战马600多匹,飞机约10架。”

  除了战场上的这种数字可以体现的自豪外,对于冯殿庆这个从“九一八”走出来的中国军人而言,更大的自豪则是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我们驻在河内时,胡志明曾多次来中国军部问候中国军人,我就见了他四次。”此外,在冯殿庆的记忆中,河内最繁华的广东街是这种自豪感的最好注脚,“街上张灯结彩,户户悬挂中国国旗,人人眉开眼笑,河内各国侨民都对中国军队伸出大拇指”。

  当时,冯殿庆所在的连队驻河内跑马厅,对跑马场各通道都设了哨卡,以保护建筑物和维护附近治安。“不管哪一国,什么人,都受我们受降驻军的管辖。”一天,一辆吉普车没有中国军队通行证,欲通过哨卡进入跑马厅,冯殿庆命令扣车扣人,直到逐级上报,军部外事人员说明是美国战地记者才予放行。

  “其实,除了入越受降让我们中国人自豪,‘三六事件’影响也很大。”冯殿庆告诉记者,1946年3月,滇军60军和第53军奉命开进海防。3月6日,法国四艘军舰在未与中国驻军协商,也没有盟军总部相关文件照会的情况下,擅自登陆海防,企图恢复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驻军海防的第130师师长王理寰下令炮击,阻止登陆。这就是当时震惊世界的“三六事件”。“越南人民刚赶走了日本人,法国人又卷土重来。我们中国军队的正义行为很受越南人民欢迎的。”冯殿庆回忆当时情景说。

  1946年5月,侵越日军俘虏(包括日商及日军家属)共8万人左右,先后分批由越南海防、中国广州、北海三地遣返日本本土。

  这时,蒋介石一再催逼第53军离开越北,“到广州接受主权后即可返乡”。1946年入夏,冯殿庆和第53军将士到广州经香港、台湾、青岛,到秦皇岛上岸,出山海关,驻绥中。全体官兵这才恍然大悟,他们被骗上了东北内战前线,那里等待返乡东北将士们的将是一片雪白血红的黑土地……

  1949年1月,冯殿庆随傅作义部在北平起义;其后,他带领着同样经历亡国丧家之痛的爱人李玉清,来陕与健在的老母团聚;1955年起,冯殿庆在我市多所小学任教;1983年,冯殿庆离休,至今长期担任多所学校校外辅导员。

  链接

  “九一八”事变1927年,日本政府根据“田中奏折”确定的战略,加快进行侵占我国东北的策划和准备。1928年北洋政府覆灭,日本政府公然威胁、阻止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妄图首先实现“征服满蒙”的计划,但遭到失败。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于沈阳皇姑屯附近的三洞桥炸毁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7月,制造了“万宝山事件”。日军利用侨居在长春附近万宝山的朝鲜人与当地农民因租地挖渠引起的冲突,以保护朝鲜人为由,开枪镇压中国农民,打伤多人。日本事后反而颠倒事实,在朝鲜大肆宣传华人排斥朝鲜人,在朝鲜煽起了一场骇人的暴力排华事件。日本并以此向中国提出严重交涉。8月,日军利用“中村事件”,把武力侵华的战争狂热推向高峰。在美欧国家1929年经济大危机无暇东顾的国际环境下,同样遭受经济危机的日本为了转嫁国内矛盾,于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以日本军官河本末守中尉为首的7名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以爆炸声为信号,向东北军精锐第七旅驻地北大营发起了进攻,是为“九一八”事变。

  关于中国军队入越受降按照《开罗宣言》(17度线以北及老挝90%以上地区归中国军队负责受降,17度线以南由英军负责受降。但英法达成了幕后交易,随即也开进了越南),中国赴越南接受17度线以北侵越日军的无条件投降。在蒋介石授命下,以卢汉任总司令的滇军60军作为主力,入越接受日军第38军团投降。1945年9月28日在河内市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期间,国民党第九集团军第53军也为受降中国军队之一。

  文/图记者王丽实习生尹菲李明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