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怀沙:可爱的“老小伙儿”(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06:12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文怀沙:可爱的“老小伙儿”(组图)
文怀沙:可爱的“老小伙儿”(组图)
  怀满腹才学,论中外古今,国学大师、《楚辞》泰斗文怀沙先生虽96岁高龄仍鹤发童颜,嬉笑怒骂,信口文章,且能独来独往,游走于不同国度、不同城市之间,解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妙,扬东方龙的精神,堪称当世”一绝”。几天前,先生因私人会晤从大连飞至郑州,8月6日下午,在文老下榻的一家宾馆里,本报记者对文老作了独家专访。及至亲眼所见,听先生说学问,谈爱情,谦逊之中略带狂放不羁,讲经释情而又滔滔不绝,时而舒缓吟唱,时而高亢有力,幽默言语中足见铮铮风骨魅力人格,让我等年轻后辈饱听大道之音后不断开怀大笑。采访结束后,文老双目炯炯,略一沉吟,挥笔写下”杜思韩情妙寡俦,风流文采属中州”(图左),以贺本报创刊十周年,文老虽以硬笔而书,仍能见古拙苍劲之风,且方正端直,质朴中又蕴隽秀之气。

  随意挥洒皆学问

  受命采访文怀沙先生之初,记者因仰视而心中忐忑,没想到见面之后先生洞察秋毫,率先帮我们打开了话匣子,话题先从前些天在大连喜遇60多年未见的表妹轻松开始,之后便随意讲来,竟也章节有度,随意挥洒,一发至70分钟方止,竟将话题终结在他尚未谈到的美人文化上。我等听得意犹未尽,续上这一话题,先生又拿出他已写好的文章吟唱后,谈话方了。

  文怀沙号燕叟,1910年1月生于北京,祖籍湖南。先生青年时代受业章太炎,是举世皆知、硕果仅存的古典文学大家。文老治学以《楚辞》为专长,对于经史百家、汉魏六朝文学、历代诗词歌赋,甚至佛学、音乐、戏剧、金石书画无所不窥。文老不仅学识渊博,长相高古,他的为人更是秉性正直,纯真质朴。郭沫若以“荷蕖发幽香”的诗句赠他,周谷城曾题赠曰:“相与无町畦,相与为婴儿。”沈尹默赞他“争比灵均,文采昭然历劫新”,把他比作屈原。戎马诗人张爱萍将军也有诗赞他:“一曲吟催千古泪,文怀八斗叹骚才。韵高自有真情在,恍若云中屈子来。”

  在采访中,文老洋洋洒洒,侃侃而谈,从文学谈到人生,谈到社会,谈到美好,谈到丑恶。他一会儿声色并貌吟咏诗词歌赋,一会儿口吐野言俚语,真乃大俗大雅之人!

  ”千万不要得罪中国人”

  文老在国内外演讲都讲中国的“风骚”。他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以“风”、“骚”为代表。“风”是人的最根本的精神,人要有气节、风度;“骚”是指把生存的理由看得很重要。风的代表人物是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共性;“骚”以屈原和《离骚》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个性。

  “风”的学习方法强调向群众学习。用孔子的话说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人就问,三人中一个是强奸犯,一个是贪污犯,一个是抢劫犯,谁是我师,孔子很聪明,提防要问这个问题,其下文就说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骚”不能不提到屈原。《离骚》的精神是对生命的讴歌。孔子讲正气,老子讲清气,释迦讲和气。屈原是把生存的理由看得比生命重要,舍生取义。

  文老曾到不少国家去讲说他的东方大道,他对东方人的智慧和力量的看重蕴含在他的谈话中,他还向我们讲起他在美国讲学时的一段话:“龙能屈能伸,蕴含了很多力量,中国人是属龙的,龙是记仇的,你们对我这么好,我就对你们透露一个‘国家机密’。”说到此,他的声音忽然间高亢起来,“你们千万不要得罪中国人”。

  他还铿锵有力地模仿陈毅的腔调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定要报。”并说,这是他十分喜欢的一句话。

  他特别强调,在商品社会,爱财无罪。商品社会要钱,传统文化要脸,但永不能为了利益而放弃尊严。“我做事,是有报酬的,而且很高,但必须是税后报酬。报酬多了,没有什么不好,我还可以用它来帮助需要我帮助的老朋友。”

  最短的书和最长的书

  文老很忙,总想在有生之年多做些事。来郑前他在大连讲学、签售《屈骚流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又接到赴西安讲学邀请,他欣然答曰先回京盘桓数日再到西安。他还边接听手机边戏言:“不要给我打手机,给我打座机,我一接手机就头疼,我发现高智商和高电频不能并存。”

  文老笑言他晚年主要有两大功勋——出最短的书和最长的书。

  最短的书——《三字经》正、清、和,连标题也只不过33个字。老子写过《道德经》,一共5235个字,可谓言简意赅。他写的则是一个比老子《道德经》零头还少的作品,文老又称它为“33字箴言”。标题3个字,其余30个字是对《正清和》的注解: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尚和气,东方大道,其在贯通,并弘扬斯三气也。

  文老的茶文化也与他的“正清和”有关。他说自己年轻时曾好酒,还几乎醉死,故后来改为饮茶。他在《燕堂茶话》一文中写道:“酒令人糊涂,茶令人清醒。郑板桥说:‘难得糊涂’;文怀沙说:‘难得清醒。’……人类糊涂之极,导致战争;世界清醒气爽,则走和平。我晚年倡导《三字经》——正、清、和文化,它与茶文化一脉相承。”

  最长的一部书——《四部文明》。他说,纪晓岚的《四库全书》秉承的是乾隆的意志,有不少篡改汉文化的地方,他编这部书则是个人意志。从商周文明到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文明,四部50卷共计1亿字,分为100本。首先推出的是最后部分《隋唐文明》。这是一个善本,资料完全原汁原味。“如果明年的这个时候我还活着,将推出另外一部分,第一部《商周文明》中的‘商’与河南有关,所以我这次特地来河南看一看。”

  为老者不要”倚老卖老”

  先生“年既老而不衰”,身为老者,银髯飘拂的文老说自己最讨厌老人摆架子。中国有一个传统,“尊老敬贤”。他认为敬贤是绝对的。许多老人有这样的口头禅:“你们这些年轻人算什么”,“我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还要多”,这个叫“倚老卖老”。

  “年岁虽少可做师长”,老年人要能在年轻人身上看到要学习的地方。孔子是向群体学习,屈原是向未来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如果儿子不如老子,孙子不如儿子,这个家就完了。兴不兴,看后面,应该后来居上。如果要骄傲,年轻人值得骄傲,他们有一股冲劲,什么都不在话下,有把困难踩在脚下的豪气。文老风趣地说,不懂得谦虚很可悲,倚老卖老者,“老不要脸”也!文老认为,敬贤是绝对的,尊老是相对的,应该尊重那些有成就、做出辉煌的事业仍然保留谦虚品质的老人。

  文老对年轻后辈十分爱护,先生满座高朋中年轻者居多。曾做客本报名人热线的庞中华出道之初就因文老的提携而一举成名。引荐本报记者采访文老的韩若冰先生,也是一个文老赏识的青年。

  ”没有责任感叫什么男人”

  《离骚》是赞颂芳草美人的,文老曾有“生平只有双行泪,半为苍生半美人”之言,在各种场合也毫不讳言他喜欢“美人”,就连这次的采访也是从大连喜遇的表妹曾对他的微妙感情开始,以“美人文化”而终的,但他又表示最痛恨轻视女人、不真正善待女人的人。

  文老还对美人、佳人作了注解:美人爱的是英雄,爱身体茁壮之人,佳人爱的是才子,爱有才情之人。而“窈窕淑女是既美丽又善良的女人——只有善良才是女人美的核心。君子好逑者,以此!至于楚韵,最高贵者是对美人芳草的咏叹!”在文老心中,美人、芳草是人间美丽的象征,是美到极致的表达。

  他曾有几次恋情,年轻时的一次恋情因为女方父母的反对让他经历了一次“死别”,至今,每年的3月3日他都要斋戒一日以示祭奠;他曾有过不止一次婚姻,他的前妻在得知他的“死亡消息”后改嫁了,待他活着回来后,是前妻给他介绍了现在的妻子。现在的妻子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与他走在了一起:“我那时就像一块旧抹布,我的妻子把它洗干净后,像宝贝一样收起来了,我很感激她。”他还坦荡地说起与现任妻子婚姻外的一次恋情——爱上了一个现在美国的女画家,对妻子是感激不是爱。但后来妻子得了一场大病,女画家的态度让他觉得她不够善,便不再爱了。“什么爱不爱的,救人要紧。”“一个男人没有责任感还叫什么男人?我有责任照顾好她。”“她现在喜欢化妆,每个月都要花一万二买化妆品,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他甚至有些“困惑”地对记者说,感情上真不知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还这样表述他的感受:“像我愿意的那样我不能够,像我所能够的那样我不愿意。”

  文老说,东方人的感情比较含蓄。最典型的是《红楼梦》里宝黛相爱,宝玉顶多是说:“林妹妹,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的,我想什么难道你不知道吗?”东方人不表现感情,是怕伤害,怕唐突了对方,唐人诗云:“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今日两相思,脉脉万重心。”用英语说,西方人的感情是OUTSID E ,东方人的感情是INSIDE ,一个是内向含蓄,一个是外向张扬。东方人的感情是深沉的,也有不深沉的,粗野的,例如《阿Q正传》,阿Q喜欢吴妈就说我想跟你困觉。本来表现出来也没什么,Y E S 或NO不就完了嘛,东方人不会这样。大连媒体的报道很粗暴:“文老在大连喜遇知心人。”哈哈,这就有点儿可笑,那是西方的方式,唐突了,人家也有儿女。

  文老爱美,曾因蜂胶中毒而做过一阵子美容,美容师要选漂亮的;康复后发现一吃坏鸡蛋就过敏,吃好鸡蛋没什么事。他笑说:“我发现我可以检验好蛋坏蛋,干脆改名叫文验蛋好了。”

  文老还透露“年轻”秘诀:“我不生气,如果有人骂我‘狗娘养的’,那我就先照照镜子,看看脸上有没有狗毛。如果有了,说明是我的问题,如果没有,那我又生什么气呢?!”

  记者刘同洲张红梅文王建立图

  责任编辑:李胜利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