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毛里塔尼亚总统回不了国(详细报道)(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08:46 环球时报
毛里塔尼亚总统回不了国(详细报道)(图)
8月3日,尼日尔总统到机场迎接塔亚(右)。

  (法新社图片)

  去沙特送别已故国王法赫德并参加新国王加冕仪式的毛里塔尼亚总统塔亚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前脚刚走,家里就发生了军事政变,让他有家回不得。

  部队悄悄行动

  8月3日清晨5时,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的居民还沉浸在睡梦中,以毛里塔尼亚总统卫队长和国民宪兵司令部司令为首的武装部队开始了行动。他们趁总统不在国内之机,指挥士兵携带重型武器占领了国家电台、电视台、国民宪兵司令部和总参谋部,并封锁了总统府、机场等要害部门,控制了努瓦克肖特所有军事要地。

  据说由于事发突然,政府军队几乎没有什么反应就被控制了,负责保卫首都安全的第六军区司令、国防军参谋长和国民宪兵警备队参谋长都被政变军人抓获。当天中午,除了总统府附近有零星枪炮声外,政变部队几乎没有遇到强有力的抵抗。市区主要交通道路已被荷枪实弹的军人封锁,主要路口也布置了重型武器,国内通信中断,机场、机关和店铺被关闭。

  住在总统府附近的一个公务员对路透社记者说:“大街上都是兵,他们正在封锁通往总统府的道路和首都的主要道路。我去了办公室,被通知可以回家了。”据在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交界处的一个目击者称,边防部队不让人们离境。

  首都局势基本被控制后,政变军人通过国家电视台发布公告,宣布成立“民主与公正军事委员会”,取代已经执政21年的塔亚政权。公告说,武装部队和安全部队采取行动,终止了奴役人民的腐朽统治,建立了军事委员会。该委员会将为毛里塔尼亚各界创造公开、透明、民主和自由的环境。公告还称,“民主与公正军事委员会”的执政期将不超过2年,准备建立真正的国家民主机构,实行大选,保证遵守毛里塔尼亚已签订的所有国际协定和公约。军事委员会由18人组成,主席就是发动政变的国民宪兵司令部司令,此人曾跟随塔亚,是塔亚的亲信。

  半岛电视台报道称,政变发生后,数百名市民来到努瓦克肖特的主要大街,高呼口号,支持政变领导人,关闭以色列使馆、把以色列人赶走。据说,参加游行的大多是来自贫困阶层的市民和反对派人士。

  据报道,毛里塔尼亚4日局势平静,没有发生任何动乱。首都努瓦克肖特市区主要街道畅通无阻,商店照常营业。有些市民自发上街,表示支持新建立的军政权,但加油站前面却排起了长龙,有车人给车加满油,以备不测。

  总统专机回国难降落

  塔亚总统今年64岁,出生在毛里塔尼亚北部,曾在法国军事学院受训,通过政变于1984年上台。在其执政的21年中,曾挫败数次政变企图。其中最严重的是2003年6月发生的未遂兵变。在那次兵变中,忠于总统的部队经过两天战斗才重新控制了首都局势。但这次塔亚不在国内,无法指挥平叛。

  据报道,塔亚1日傍晚起程前往沙特,到沙特前曾短暂到访马里,仅带了不到20名随行人员。政变发生时,塔亚正从沙特赶回毛里塔尼亚的路上。塔亚的飞机试图在首都机场降落,盘旋数圈后遭到拒绝,只好飞往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尼日尔总统坦贾亲自到机场迎接塔亚,并与他举行了会谈,随后将塔亚安排在总统府附近的驻地保护起来。

  目前,很难弄清发动政变的主要原因。据此间观察家分析,塔亚向以色列推行开放政策可能是导致政变的原因之一。毛里塔尼亚全国99%的人口为穆斯林,毛1999年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塔亚推行亲以色列政策,招致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强烈不满。

  塔亚上台后改变了支持伊拉克的政策,与萨达姆政权断交,转而支持美国,与美国合作反恐,不断逮捕伊斯兰极端分子,打击伊斯兰极端势力,这一做法也触怒了一些阿拉伯人。不久前,一个极端组织在毛里塔尼亚和阿尔及利亚边境地区突然出击,打死了18名政府军士兵,这为塔亚政府敲响了警钟。塔亚为了加强统治,不断清除异己,在政府中安插亲信,逮捕反对派人士,这些做法为他树了不少敌人。

  塔亚前途未卜

  毛里塔尼亚政变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发表声明予以谴责。非盟委员会主席科纳雷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毛里塔尼亚的军事政变,指出用军事手段改变合法政权非盟不能接受。科纳雷称,他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通过其发言人对事件表示“非常气愤”,反对在任何国家通过非法手段改变政权。欧盟发展与人道主义援助代表也谴责军事手段夺权行动,呼吁尊重民主和毛里塔尼亚法律。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呼吁让塔亚重新执政,谴责军事政变。法国外交部也谴责军事政变,呼吁尊重民主和宪法。法使馆称正在关注毛里塔尼亚形势。西班牙外交部仅对毛里塔尼亚局势表示“担忧”。有消息称,发动军事政变的领导人曾与政府高官和军队高层领导人就是否让总统回国进行过谈判,结果不得而知。

  《环球时报》 (2005年08月05日 第四版)

  作者:本报驻摩洛哥特约记者石岳文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