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蒋碧薇情书集秘藏南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08:47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今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60年前,4亿中国人被迫偏离了原有的人生轨迹。昨日,记者有幸在艺兰斋研读了其新近购入的一本手抄情书集。情书是1936年至1938年间国画大师徐悲鸿妻子蒋碧薇女士写给其情人、时任国民政府宣传部长张道藩的,几乎每天一封。在挚热的言语背后,记者真实感受到了战争给一位养尊处优的名媛带来的坎坷经历和思想裂变。

  战争中的情感见证

  这批情书由收信人张道藩用工整小楷抄录,并装订成册。泛黄的封面上题有:“雪芬书札及诗镐”,落款为“思雪楼主人亲手抄存”。“雪”和“雪芬”是在情书中蒋碧薇的自称,不言而明,“思雪楼主人”便是深爱着蒋的张道藩了。张道藩原来是徐悲鸿留法学画的同学加朋友,1922年在巴黎见到徐悲鸿妻子蒋碧薇后便心生爱意。1936年冬天,徐悲鸿和蒋碧薇发生家庭矛盾,已位居国民党政府高官的张道藩作为双方共同的朋友,从中劝解。他对蒋碧薇的遭遇非常同情,深谈之后,却终于情不自禁,向蒋碧薇坦承了十多年来自己隐秘的爱恋之情,并为蒋接受。其时战事日紧,1937年10月蒋碧薇独自带着两个孩子从南京傅厚岗4号的家中出发,踏上了内迁的漫漫征程,历经坎坷到达重庆,随后又经历了重庆大轰炸的恐怖岁月。在突如其来的苦难岁月里,蒋碧薇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随政府转战的情人张道藩。几乎每天一封的挚热情书成了维系支柱的纽带。

  内迁重庆的巨大落差

  1937年10月初,在淞沪会战中坚持了1个半月的中国军队疲态显露,南京上流社会的人士开始溯江内迁。6日,在张道藩的帮助下,蒋碧薇带着两个孩子登上了去武汉的“江靖轮”。此后半个月辗转芜湖、安庆、九江、汉口、沙市、宜昌,最终抵达重庆。逃难首先面临的是生活水准的下降,吃惯了咖啡牛奶的蒋碧薇不得不开始适应餐餐稀饭。重庆深秋湿冷的天气令她更加怀念南京的深秋:“此间天气甚劣,太阳为稀世之珍,遥想南京此时正气爽天高,枫叶满地,怎不令人忆念,而玄武湖滨灵谷寺旁难得之优美境界,尤令吾神往不已也。”对所有到达重庆的惊魂甫定的人们来说,对前途“迷茫不知方向”是最普遍的心态。然而太原、淞沪会战的接连失利却让人们燃起怒火。蒋碧薇在1937年11月的情书中始终高度关注着这两场战事。1937年11月11日上海沦陷,次日消息传到重庆。蒋碧薇第一次愤怒了:“今日阅报知大上海完全失陷,不胜愤慨。……稍有血气者莫不痛心疾首。如此下去,国之不亡,诚亦难矣。”

  重庆大轰炸中的转变

  1937年底政府迁都重庆,人们意识到,抗战将会很慢长,重庆需要继续住下去。蒋碧薇不得不亲自料理孩子入学、家当置办的种种杂事。这些生活的历练让蒋碧薇成熟,在1938年的情书中她少了1937年时的诉苦,甚至还鼓励张道藩:“国运如此,诚堪痛心,但仍冀努力奋斗,为国自爱,国人之心不死,吾敢信,终有一日报仇雪恨,恢复原有疆土。”为了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日本从1938年开始对重庆实行不间断的轰炸。这年8月开始,蒋碧薇的情书每封都会提到空袭:孩子学校没有防空洞、如何在空气污浊的防空洞中度过午餐时间、自己被一日3次的空袭警报搅得几乎神经衰弱……而到了10月蒋碧薇已经对空袭见怪不怪了:“每遇警报我就熄灯睡觉,有时解除或第二次警报我都听不见,因此这几天我反而睡得很多,精神也似乎较以前好一点。”这些重庆大轰炸的珍贵细节读来竟是如此真切。1938年12月8日,是这本情书集中最后一封情书。“我一周来日日为兵士们缝布袜,藉尽一份子之心。”蒋碧薇最后写道。日寇侵略带来的苦难,让所有的中国人空前团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显然小女子蒋碧薇已经完全融入其中了。 南京日报记者李冀(编辑 丹妮)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