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读者》站在高处远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11:54 兰州晨报

  “中国期刊第一品牌”酝酿集团化改革

  《读者》站在高处远望

  兰州拉面、莫高石窟、《读者》杂志,被称为甘肃的三张名片。其中,《读者》杂志也是叫响国内外期刊界的一张著名的文化品牌。

  《读者》是“牛气”的,正是这本文摘类杂志,用25年的时间使自己发展成了一个拥有维、汉、盲文三种文字的版本,同时创办了一本乡村版杂志与以图摘形式为主的《读者欣赏》杂志,创造了中国期刊界的奇迹。《读者》月发行量超过了940万册,直逼千万大关。

  《读者》又是低调的,正如读者给它的评语是“书淡如菊”。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读者》的确显得淡漠而安静。不媚俗、不炒作,清新淡雅的封面,温馨流畅的文字,创刊25年来一直如此。

  也正是由于《读者》的“三缄其口”,广大读者对其近年来所酝酿的改革变局知之甚少。而实际上,在沉默的背后,一个正在积极酝酿中的庞大的《读者》集团正在形成。在过去的两年中,《读者》杂志获得了辉煌的发展业绩,2003年10月月发行量突破800万份,2005年5月月发行量更是超过了940万份,跨越千万大关指日可待。2005年7月底的一个下午,《读者》杂志社社长彭长城在电话里向记者透露了这一消息。他说:“这一数字已稳居中国9000多种期刊发行量的首位,在我国,现在每印刷13本杂志,就有一本是《读者》。”《读者》,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期刊第一品牌”。截至2005年第1期,《读者》杂志已连续发行了342期,总发行量达到了8亿多份。世界期刊联盟(FIPP)的最新统计表明,《读者》已成为继美国《读者文摘》、《国家地理》、《时代周刊》之后世界发行量排名第四、亚洲第一的综合类期刊。在国内,《读者》更是屡获国家级大奖,1998年至2001年连续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一、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奖,2000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中国期刊业最高奖),2002年底、2005年初连续获得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读者》,完善它的产业链条和深挖《读者》潜力,目前,《读者》杂志社正在酝酿未来的集团化改革,与此同时,依托《读者》品牌效应和亿万读者的强大支持,为保护母亲河而在刘家峡发起的5000亩“《读者》林”等社会公益事业正在迅猛推进之中,除兰州之外,在四川乐山等地,相关活动也已经展开。读者群:一本“身边的杂志”

  采访中,记者听到更多的人表达的是他们对《读者》杂志的喜爱,并且这种喜爱是油然而生的,是在经年累月的阅读过程中建立并形成的。大家认为,《读者》成了一本“身边的杂志”。

  8月2日,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的张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书房,一些书籍引起了记者的特别注意,它们单独成列,主人微笑着介绍说,这些就是他情有独钟的杂志———《读者》。

  业内人士指出,这本创刊于甘肃的文摘性大众刊物,本着“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宗旨一路走来;《读者》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一便是它所奉行的“平民化道路”,一直秉承高质低价;刊载文章全部来自读者的推荐,实行一稿三酬,即原作者、原刊发媒体、荐稿者皆有稿酬,难能可贵。

  有人说,《读者》好像一直隐藏在某个角落,静静地发出某种声音,那种声音不强大,却很有分量,这种分量是对读者的尊重和对社会的责任。

  打开一期《读者》,在不那么沉重的凡人小事中,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人情味与对人生、人性的真切关怀。

  《读者》已有大批的拥趸者,男女老少、各种层次的人都乐意接受,无论城市乡村、国内国外。据统计,《读者》的海外发售量已有60多万册,读者遍布美国、澳大利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动向观察新起点:标志性的“读者大道”兰州市滨河东路有一条“读者大道”,它的出现引人瞩目。据了解,这条大道西起平沙落雁,东至南河新村,是兰州市于2004年11月正式以《读者》命名的。大道邻近黄河,是兰州市倾力打造的“百里黄河风情线”的组成部分。《读者》杂志社办公楼就坐落在这条街上。据彭长城介绍,三年前,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省政协委员提出了“开发《读者》品牌”的提案,省上领导对此非常重视,专门召开现场办公会。2003年3月,兰州市政府会同省新闻出版局、甘肃人民出版社召开市长办公会,就建设或命名一个读者广场、一条读者大道、一个读者公园、一座读者大厦等,形成了相关文件,以共同打造“读者形象工程”。以一份杂志名称命名的街道在国内尚不多见。但“读者大道”具体有何寓意及内涵?彭长城也是语焉不详。当记者采访路过行人和附近居民时,众人皆摇头说不知“读者大道”究竟有何含义。但是,联想到即将结束工期的读者大厦,记者看到了另外一层含义。读者大厦,选址在敦煌研究院与甘肃人民出版社之间的空地,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其主体工程目前已完成,下半年交付使用后将与《读者》杂志社合并命名。一座读者大厦,一条读者大道,两者的呼应极富象征意义:以《读者》杂志社的集团化改革为背景,以2005年为分界线,昭示着《读者》杂志从此将走向一条崭新的“康庄大道”。可是,这条“读者大道”彰显了何种意义,鲜有人问津。而它所承载的内容,难道仅仅是一个标志性的空洞符号吗?记者听到的回答依然含糊不清。文/图本报见习记者 李国林(来源:兰州晨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