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山区农民的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14:15 大众网-农村大众

  印象中,山区是与贫困、落后相联系的。近日在“中国葡萄之乡”——平度市大泽山镇采访时,该镇党委书记张炳伟告诉我们:大泽山是个典型的山区乡镇,全镇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59元,34个村集体总收入1240万元,农民存款余额达到2.3亿元。

  采访车沿着蜿蜒的山路,走过了一村又一村。瓜果飘香的山野,缓缓流淌的泉水,绿树掩映中不时闪出的一栋栋崭新的楼房,似乎在昭示着山区村庄致富的希望……

  感叹之余,我们开始探寻曾以贫困、落后而闻名的山区村庄,是怎样致富奔小康的。

  探源之一:培育山区农民致富的支柱

  站在高高的山坡上,看着四周漫山遍野的葡萄架,山东头村党支部书记王太山深有感触:“以前我们这儿的山坡种的全是庄稼,山区地少、田薄,收成很低。这几年镇里号召搞产业结构调整,山上全部退耕还林,植上了葡萄、桃等果树,变成了花果山。我们村有个村民叫王井强,去年种的两亩半葡萄卖了2万多元!”

  大泽山素有“葡萄之乡”的美誉。因地制宜,发展以葡萄为主的果品产业,是大泽山镇的传统优势。近年来,大泽山镇立足当地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葡萄产业成为山区村庄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全镇葡萄栽培面积达到3万余亩,总产5000万公斤,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山区农民增收1.5亿元。

  探源之二:打造山区农民奔小康的引擎

  “谭家夼村自古以来就是个缺水村。天池岭周围的葡萄有5000多亩,过去岭上无水源,村民用拖拉机到大泽山水库拉水浇地,一亩地浇下来,少说也要400块钱。从2000年开始,在镇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帮助下,村里开始实施天池岭北水南调工程,引水上山,圆了几辈人的梦。”爬上大泽山的天池岭,谭家夼村党书部书记刘书贵指着刚刚修建的扬水站和岭上大片绿油油的葡萄园说,“现在村民再也不用拉水上山了,只要接上管子,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地浇完,而且每亩地仅需30块钱。”

  天池岭调水工程只是大泽山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几年,大泽山镇兴修了一系列水利项目:投资500余万元,实施了尹家村五龙埠南水北调工程;投资300万元,实施了东岳石村北水南调一期工程;谭家夼二期调水工程也正在紧张地施工中……

  大量水利项目的兴建,破解了制约果品发展的瓶颈,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山区村庄农民收入也实现了2000年以来连续第四个年头的较高速增长。

  探源之三:挖掘山区农民增收的潜力

  山区农户如何致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固然是一条路;靠山吃山,盘活资源,搞农家休闲度假游,也是一种选择。

  大泽山群山环抱,气势雄伟,有“飞仙涧”、“仙人桥”等36景和数不清的古代碑林、摩崖石刻,奇胜诱人。依托闻名遐迩的大泽山葡萄和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一些山区农户办起了农家休闲度假及农业观光旅游业,吸引了大批城里人来此观光。谭家夼村民刘书祥在自己的葡萄庄园里搞起了葡萄自助旅游项目,游客来此游玩,只要拿上10元钱,就可尽情地游玩,葡萄让你吃个够。去年大泽山葡萄节,游客来此多时达二三百人,每天收益2000余元,短短几天时间里,老刘就获利万余元。

  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全镇沿长大路建起了商业、饮食、维修、摄影、旅游品加工点近百家,山区农民也因此增加了一条致富渠道。

  走出大泽山,已是晌午时分,山脉深处的家家户户升起了炊烟。我们切身感受到:这里虽然离小康生活还有一段距离,但山区农民已经把美好的生活紧紧攥在粗糙的手里,封闭多年的小山村正在一步步走向美好的未来。本报通讯员李培强王尽舜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