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医疗改革失败说明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0:06 红网

  红网『字体: 大 中小』患者不满意,医院不满意,党和政府不满意;富裕阶层不满意,中等收入阶层不满意,低收入阶层更不满意。“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老百姓甚至将“医疗、教育、养老”三大支出喻为“新三座大山”——如今,老百姓的切肤之痛得到了政府的证实。2005年7月2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7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然而,医改失败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一是说明一些人的屁股坐在了少数人的圈子里,出发点有问题,偏离了“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宗旨,偏离了“穷人的经济学”。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而不是只让有钱人病有所医,无钱人病有所死。

  二是说明一些人崇洋媚外,食洋不化,步人后尘,拾人牙慧的心里在作怪。前些年,出台一些改革措施,不是根据中国的国情,而是动不动就生搬硬套外国模式。其实这些洋模式在中国水土不服,并不适合中国。而有些人却硬是东凑西拼做了一顶又一顶洋帽子戴在中国头,还美其名曰“独创”、“特色”等等。比如在医改上就大力推崇什么“美国模式”。所谓“美国模式”,就是市场主导一切。然而,美国人均年医疗费用为5000美元左右,而中国人均GDP才1000美元。许多发达国家也无法达到这个财力,更何况中国。在这种模式下,“由医院供方诱导需求成为相当普遍和严重的问题,供方过度服务主要表现为:大处方、抗生素滥用、大检查和手术滥用”;“中国近10多年来卫生费用大幅攀升、医疗卫生服务非常不公平、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人们的健康指标停滞不前甚至恶化”。

  三是说明一些人盲目无知,抛弃“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经验,盲目运用市场经济的法则改革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20多年里,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组织和大力投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布局合理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其中,农村集预防、保健和治疗于一体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的建立尤其值得称道。体系的逐步发展和健全,确保了服务的可及性,基本全面解决了城乡特别是农村的缺医少药问题。同时,计划经济时期,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定位明确,即全面追求公益目标,全心全意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不以营利为目的。基于这种目标定位,加上政府对医疗服务体系的直接和间接投入,所提供的服务价格非常低廉,使广大人民群众有了病不仅能够获得治疗,也治疗得起。”

  然而,自从医院引用商业化运作以后,由于优胜劣汰,导致大医院的技术水平、设备条件越来越高,而初级机构,尤其是农村乡镇医院、城市社区医院等逐步萎缩,很多甚至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更糟糕的是,政府卫生投入也越来越向大医院倾斜,加剧了这种分化的程度。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所以在看病时,人们都往大医院跑,农村人就往城市跑。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据《中国青年报2005年7月29日报道,卫生部有关负责人透露,现在全国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1/3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另外1/3正在瓦解的边缘,还有1/3已经瘫痪了。

  这么多年的改革改出的失败,官方终于敢于承认了。其实敢承认失败,才能敢承认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敢于承认改革失败,就为改革成功打下了基础。然而,可怕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摆在秃子头的失败“虱子”,硬是不敢承认,硬是看不到,还坚持什么“不动摇”,还为其美化,那真就到了“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的地步了,那就离彻底失败不远了。(稿源:红网)(作者:张洪清)(编辑:潇湘行)(2005-8-713:53:32)(2005-7-310:08:45)(2005-7-6 9:13:17)(2004-4-23 14:41:36)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