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时隔5年两重天(国际札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5:50 人民网-人民日报

  吕岩松

  在冰冷漆黑的海底被困三昼夜后,俄罗斯太平洋舰队AS—28潜艇7日终于浮出水面,年轻的指挥官米拉舍夫斯基和6位战友奇迹般生还。

  凝视着各大报刊上获救者英武的面庞,笔者的思绪不由得飞向3年前的一个夏日:莫斯

科市中心一条宁静的小街,绿荫下的青铜雕像并不十分高大,“年轻的士兵”手里攥着水兵帽,沉郁的目光投向远方。雕像前摆满鲜花,一位母亲抚摸着仅露出一角的“潜艇”,任凭泪水滴落在隐约可辨的几个字母上。

  笔者拍摄的照片定格了这个令人叹息的场景,但它无法浓缩2000年“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件给俄罗斯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阴霾的氛围长久不散,这不仅因为艇上118名官兵全部遇难,俄政府对事故重视程度以及工作效率等问题也受到人们质疑。甚至有舆论认为,酿成惨剧的关键在于政府有比拯救上百条生命“更为重要的考虑”。

  米拉舍夫斯基和战友们死里逃生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回首近几天惊心动魄的救援过程,再比比5年前,人们更加真切地体味到“以人为本”4个字的分量。正是站在这样的高度上,俄政府才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公布消息、组织力量、请求外援,最终成功解救了被困的全体官兵。

  当然,“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一种做事原则,同时也需仰仗长期建立的工作机制乃至实实在在的物质保障。试想,如果没有英国提供的“天蝎”号救援设备,等待AS—28潜艇的很可能是另一种命运。好在俄罗斯经济已经步入持续增长的轨道,海军的装备也在逐步改善,相信米拉舍夫斯基和他的战友们将怀着信心重返海洋。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09日 第七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