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汤夙国:艺无止境塑面魂(民间艺术传人(13))(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5:5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汤夙国:艺无止境塑面魂(民间艺术传人(13))(图)
汤夙国素描。

  罗雪村画

  马晓 徐馨

  墙壁上挂着书法作品,沙发旁贴着人物素描,书架上摆着诗词、小说、书画等文艺类图书……在北京“面人汤”传人汤夙国老人的屋里,面人好像不是主角,主人似乎对各种艺术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一切都源于耳濡目染”

  坐在自己的大幅相片前,72岁的汤老兴奋地回忆起家学渊源。汤夙国的父亲汤子博生长在北京通州,从小就沉迷于绘画、陶艺等艺术,后来又对儒、释、道、禅及中医等有所涉猎。他对传统面人进行了大胆创新,将签举式玩偶面人改为托板式面塑艺术品,并创造了将多个面人置入半块核桃皮内的核桃面人作品,因此得了“面人汤”的雅号。

  “一切都源于耳濡目染。当父亲在专心致志地写书法、我在一旁磨墨的时候,那些技艺手法、艺术气息,自然而然就学会了。用父亲的话说,‘你们不用学,熏也给你们熏出来了!’”在艺术熏陶中长大的汤夙国,上小学时就获得了北京中小学美术比赛的一等奖,艺术灵性渐渐地流露出来。

  选择接父亲的班,汤夙国倒是费了一番周折。中学时他对当科学家情有独钟,高考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可是一年后,重新燃起的艺术热情还是促使他转学进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因历史原因,他被分配到了中医研究院画人体器官图,艺术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直到被国务院邀请制作国宾礼品,“面人汤”的传人才再次被社会关注。

  “作者、观者、作品融为一体”

  “十天捏一个”,而非“一天捏十个”,汤老说,这也许是他和街头巷尾的民间面塑艺人不一样的地方。他将父亲所传授的面塑技巧,与在中央美院学到的西方造型艺术知识融会贯通,既注重协调人物的结构和比例,又注重刻画人物的情绪和神韵。

  他崇尚“作者、观者、作品融为一体”,喜欢在与面塑对象聊天时抓住自然的神态,将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说到“三位一体”,老人又想起了父亲说过的话:“只要对自己捏的东西心满意足了,别人就会对它点头咂嘴了。”父亲通俗而思辨的妙语给了他深刻的启迪。

  退休后,汤老的生活还是离不开面人。北京通州有他的面塑艺术馆,美国还有他的作品陈列室。他多次应邀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讲学、交流。著名画家侯一民评价说:“老面人汤将传统绘画和文学融入面塑,足迹遍及九州;小面人汤又将西方的艺术科学纳入面塑,足迹遍及五洋。”

  “必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民间艺术的传承在当代面临许多困难,这令汤夙国很担心。他认为“拯救之道”首先在于民间艺人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并开展对民间艺术作品和技艺等方面的理论探讨,来提高民间艺术的品位。

  提及传人问题,汤老有些无奈。两个女儿都在国外,粗通面塑但都未从事艺术工作。也有不少人来拜师学艺,但多数只想借“面人汤”的师名追名逐利。

  现在,“面人汤”还在寻觅合适的传人。汤老坦言选择传人有三条标准,“缺一不可”:“第一,要有好的人品;第二,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通晓诗文;第三,要熟练掌握书法、绘画、雕塑等技艺。”在汤老的眼里,宁缺毋滥才是对艺术传承负责的做法,“传人无国界,但是必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09日 第十一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