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人他乡缘何频频遭抢?(视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5:59 人民网-华南新闻

  日前,一名广东商人在南非被杀,江苏一个代表团也在南非被抢。针对近来中国游客频频在国外被偷、被抢甚至被杀的事件,《欧洲时报》发表社论指出,国人“招摇露富”是罪魁祸首,并呼吁改掉这些“坏习惯”。

  文章指出,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中国游客在全球各地被偷被抢的消息频传。在马来西亚,22国人被抢,在法国、俄罗斯,中国游客频遭劫难,在瑞士日内瓦连续发生多起中国

团被偷被抢事件,等等。类似事件发生之频繁,劫匪选择目标之明确,堪称触目惊心。如果说近年形成了一种专门针对中国游客犯罪的社会现象,毫不为过。

  文章说,这一现象在世界各地的蔓延,已经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近日,中国外交部连发数次通告,提请防范,张贴游客可向各地使馆及警方求助的电话,以协助大批“落难”同胞。在这些大同小异的公告中,可圈可点的一条是,外交部呼吁在外旅游的同胞不要“招摇露富”,从我做起地避免成为“理想猎物”。这个提醒击中时弊。

  文章称,中国游客登陆西方国家时间不长,但其购物出手阔绰已众所周知。据一位业内人士称,中国游客的购买力正在悄悄取代财力雄厚的日本游客。很自然,这样的舆论,造成了“中国游客有钱”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想消除针对中国人的偷窃与抢劫现象,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及时反思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观因素,也就是找出中国人行为的特殊性对这一现象的影响,对减少灾难却是极为重要的。

  首先,中国游客喜欢携带和使用现金,是一个尽人皆知的“中国特色”。提醒他们尽量少带现金,多使用支票和信用卡,已成老生常谈。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被抢,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抵埠,是否汲取了“前辈”教训?答卷仍然不及格,中国游客仍然以现金大户高居各国游客榜首。这个“坏习惯”不改,中国游客永远无法摆脱小偷与劫犯的“最爱”之窘境。

  过去,大陆信用卡业极不发达,整沓的现金藏于怀里包中,情有可原;今天这一问题已不复存在。也许刷卡要比用现金多花一点管理费,但相对被洗劫得“两袖清风”,又何足挂齿?看来,某些顽固的消费习惯,对自己成为受害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可谓“现金不除,鲁难未已”。

  其次,“招摇露富”是中国游客成为目标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人们通常很难在西方游客中,仅凭其穿着打扮或箱包饰物去判断其经济状况。因为他们穿着、携带都比较“雷同”。冬天一件防风外套,夏天一个大裤衩子,廉价的塑胶表,永远的旅游鞋,如此而已。究其原因,一为实用,二为安全。出来旅游是“见”与“闻”,不是“现”与“显”,一切以舒适轻便为先;出门在外,风云不测,贵重物品多不带在身边。而中国人正好相反(当然不是所有中国游客,但不在少数):将“细软”名牌,尽数展现在从头到脚,平时不戴的名表钻戒,旅游时一定暖身。到名店幺三喝四,一掷千金。这就是“招摇露富”,这就是中国人贫富在人前(当然包括小偷窃贼)一目了然的原因。

  外表的招摇与低调,是两种文化的冲突,也是两种境界的反射。但中国游客应该反思的并不需要达到这个高度。只要反思现实,及时修正就是了。

  其三,中国人在国外语言不通,对破案拿贼没有信心,所以遇事总不愿费时费力去报案。西方的警察都知道,中国人是最懒得报案的一族。这无形中助长了罪犯的气焰。这个现象的表面是认命与怕麻烦的习惯使然,而背后是缺乏公民意识的表现。报案不仅关乎自己,也涉及他人。

  文章最后总结道:当代中国文化可以用与时俱进来概括,那么,面对汹涌的偷抢中国游客的浪潮,同胞们的行为方式也到了“与时俱进”的时候了。

  (欧宝)

  《华南新闻》 (2005年08月09日 第二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