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商家铆足劲参战 商户争夺战升级本地制造悄然萌芽 价格竞争山雨欲来郑州小商品市场商战硝烟正浓(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6:33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新商家铆足劲参战 商户争夺战升级本地制造悄然萌芽 价格竞争山雨欲来郑州小商品市场商战硝烟正浓(图)
新商家争相参战

  郑州的小商品市场江湖,在平静了这么多年后,终于在2005年开始躁动。

  在郑州火车站东边的弹丸之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10多个小商品市场,成千上万种小商品在此集散,电子产品、工艺礼品、针织饰品应有尽有,成为众多精明商家的淘金宝地,也成了郑州市民购买小商品的好去处。

  曾为郑州第一路的大同路,将火车站地区划为两个圈——路南是以银基商贸城为代表的享誉全国的服装批发商圈,路北是以苑陵商场、河南金林市场、中天市场、中州商场、盛和针织批发市场等为代表的小商品商圈。

  10多年来风平浪静的郑州小商品江湖,近期因为“杀入”了几个体量更大、实力更强的新商家而风云骤起。

  “恶战的血腥味已经开始弥漫。”一位圈内人士如此断言。

  今年以来,陆续以全新姿态亮相的新商家,正在改变该区域常年“相安无事”的生活。

  新的小商品商场中,风头最劲的要数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郑州国际小商品城,其体量堪称郑州小商品商圈之最。该项目的A座已经于今年6月26日开业,B 座将定于今年12月份开业,两者之间有空中廊桥相连。B座就位于原来的郑州小商品城的旧址上,目前正在扩建改造中。

  位于大同路上的金旺角广场7月初试营业,定位于专业针纺饰品广场。它由曾经鼎鼎有名的黄和平商场改建而成。上周末,该商场在自家门口举行的推介活动,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眼球。

  让郑州小商品商圈各位“腕儿”不爽的是,在郑州西区,也有人叫嚷着要做小商品生意。

  一个是位于碧沙岗商圈的中原商贸城小商品商场,也是批零兼营,以5000平方米的面积称霸郑州西区。该商场4月30日开业,填补了碧沙岗商圈小商品市场的空白。据该商场负责人辛志强介绍,该商场拟于8月10日“百天庆”时推出时下很流行的“比价退差”活动,以价格吸引顾客。

  另一个是提起来就让郑州小商品商圈的人脊背隐隐发凉的中原国际小商品城。采访中,不止一个人向记者提起中原路最西头正在筹建一个小商品批发基地。记者了解得知,这个由浙江商人投资的市场,定位于小商品一级批发交易,规划占地面积为5000亩,总投资40亿元,首期建设占地1458亩,有近1万个铺位。“这个市场建成之后,郑州火车站地区走批发路线的商户日子将会难过。”一位业内人士称。

  实际上,残酷的洗牌已经悄悄逼近。去年在火车站地区开业的一家小商品商场,除一楼和二楼还有极少数的商户在苦苦支撑外,三楼如今几乎是人去楼空,整个市场濒临倒闭。

  商户争夺战升级

  各大市场明争暗夺中,最值钱的是什么?商户!

  采访中,不同小商品市场的人士都向记者“投诉”过同一个问题:其他商场的人总是到自己的商场里散发招商广告。

  虽说郑州小商品市场的经营者在不断“扩军”,江浙、广州等地的商户以及郑州本地的商户不断增加,但主力商户就那么多。因此,每有新市场开业,就有商户大规模流动,来来回回之间,上演了许多商战好戏。

  几位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向记者讲了在商户争夺战中发生的一些趣事——

  2001年年底,河南金林市场开业,中天市场50%的客户都跑到金林市场去了,其中,三楼经营办公文具的商户几乎全被拉走了。

  2003年,二马路汽车站附近的香港城开业,河南金林市场的客户被拉走了50%左右,中天市场的客户也被拉走了不少。

  2004年,盛和饰品城开门纳客,中天市场地下一层经营饰品的商户几乎被“连窝端”。

  “我们不断从外地招来更有实力的商户,同时出走的商户中也有杀回马枪的,这样,我们的出租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中天市场经理汪涛称。

  随着几家新市场次第开业,各个商场的商户争夺战也在不断升级。

  要想挖别人的墙脚,肯定得拿出点吸引人家前来的优惠条件。记者调查发现,各市场普遍采用的手段是减免租金,有减免两个月的,也有减免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中原商贸城小商品商场经理杨耀琴称,该商场在每平方米每月50~70元的低租金基础上,还另外对新商户减免两个月的租金。中原国际小商品城销售副总监叶小东称,进入该市场的经营商户和生产厂家均享受“免二减三”待遇,即相关税收前两年减免,后三年减半。当然,商户实力越强,享受的优惠越多。

  新市场另一个比较有诱惑力的条件是:经营环境更舒适。

  和老市场相比,新建市场有中央空调、手扶电梯、室内环境几乎可以和百货商场相媲美。老市场自知这是自己最大软肋所在,因此也奋起直追。比如中天市场,投入100多万元解决消防问题,花几十万元装了空调,商户们再也不用在摊位上吊小电扇了。新市场的开张,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老市场的升级改造。

  浙江商人马先生做办公文具生意,他在火车站地区两个小商品市场都有摊位。“虽然还有新商场找我谈,也给出了优惠条件,我也有继续开店的需要,但就我个人而言,进新市场还是非常谨慎的。老商场设施陈旧,但老客户多,新市场做起来了自然一切都好,一旦做砸了,自己的投资也将砸进去。”马先生称。

  小商品成就大市场

  郑州小商品市场的市场容量到底有多大?郑州能容纳这么多的小商品市场吗?

  很多人也许认为,在批发市场卖针头线脑,实在是不值得一提的生意。可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商品,却因为有着广阔的市场而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没有人计算郑州小商品商圈造就了多少百万富翁,如果能统计出来,数字也许会让人吃惊。”一位业内人士笑言。

  有业内人士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有一位批发商在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日用品市场卖牙签,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市场中,卖微不足道的牙签能赚多少钱?摊主的回答让人吃惊:别看这是个只有立锥之地的小柜台,每天批发销售牙签10吨左右,也就是1亿根左右,按100根毛利1分钱计算,每天可获利1万元。

  在郑州,有不少人在不起眼的小商品上淘金颇丰。某小商品市场里,一位做袜子批发的商户手中代理了几个义乌、广州的袜业品牌,在河南各个城市及周边一些城市建立了强大的批发网络。“货物大进大出,连我自己都算不清楚每年到底卖出去了多少袜子。”这位老板称。

  中原商贸城小商品商场负责人辛志强称,小商品作为大众日常消费品,家家户户都需要,再加上其消费周期短,所以市场极其广阔。而且,虽然单件价格很低,但利润空间却不小,一般的商品都有20%到30%的利润,有的甚至高达50%以上。

  研究温州经济发展史会发现,温州人就是靠小商品滚动发展起来的。纽扣、拉链、针线等都是小商品,温州人却不因事小而不为,踏踏实实地将小商品办成了大市场,由此带动了千家万户的小商品生产。在温州人看来,小商品利润虽小,却涉及千家万户,利小背后是广阔的大市场。

  仍然是小商品,让义乌这个10多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城市扬名海内外。做小生意赚大钱,这是义乌人最成功的“生意经”。

  “河南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老百姓收入在不断提高,本身就有强大的市场消化能力,对周边省份又有强大的辐射能力,所以说河南小商品市场还远远没有饱和,仍大有潜力可挖。”河南金林市场总经理王森林称。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他提出了“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做火车站小商品的大市场”这样一个发展思路,呼吁各个小商品市场共同做大这块蛋糕。

  本土制造或将崛起?

  郑州小商品市场兴起的这一轮大规模扩容运动,会对未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仓库、摊位、停车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我们进一步做大做强,从火车站地区向外迁是必然的。”一小商品市场的一位商户这样告诉记者。

  实际上,有实力的商户的外迁工作此前已经展开。有小商品市场的管理者告诉记者,两年前在郑州南三环之外开业的赢合万货城吸引了不少有实力的商户,如今,商户外迁风仍不见有刹车的迹象。

  准备外迁的一位商户还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发展计划:时机成熟时,就自己办厂,小商品技术门槛不高,投资门槛也不高,郑州的土地、人力等成本也比较低,完成原始积累的自己,为什么不能赚取制造环节更高的利润呢?

  其实,小商品市场的本土制造已经在悄悄萌芽。河南金林市场、中天市场等市场的负责人称,本土制造的崛起是必然的,目前已经有一些技术含量相对不高的小商品如中国结等工艺品实现了本土制造。

  中原国际小商品城销售副总监叶小东的分析印证了郑州小商品市场部分管理者和商户的认知。

  叶小东称,在义乌,小商品经营的成本越来越高。10平方米的摊位,一年租金最少要30万元,运营成本水涨船高至40万元左右;劳动力成本、物流成本、水电等能源成本均大幅上升,很多工厂都是“开三停四”,设备一周闲置四天左右。如此等等,已经大大减弱了以价格低著称的义乌小商品的核心竞争力。

  “江浙地区的危机正是河南的机遇。”叶小东认为,江浙的小商品市场向外转移是必然的,承接这种转移的地区必须符合一些条件,比如远离江浙的直接辐射,交通更为便捷,政府支持力度较大等。

  业内有一份调查称,以郑州为中心,6小时车程的范围内,有6亿人口,该区域小商品市场的流通总量占据了国内市场70%的市场份额。还有一种说法是,每一个义乌小商品经营者所拥有的客户群中,至少有7个是北方市场的。如此巨大的市场,也成了吸引江浙生产厂家的重要砝码。

  “我们在招商时,不仅招经营户,还把生产厂家作为重要的招商对象。”叶小东称。

  如此种种,无不表明这样一个发展趋势:小商品行业本土制造的春天也许快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价格竞争将贯穿整个小商品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只有价格最优、质量最好、配送最快的厂家和商家会最终胜出。

  而河南的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更加质优价廉的小商品的同时也将分享产业转移带来的广阔就业机会。

  记者王鲁峰实习生侯丽军文记者白周峰图

  责任编辑:任远飞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