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小宝宝也有同情心(主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6:37 人民网-江南时报

  同情心可以使儿童更理解别人的需要,并且愿意在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手去援助。孩子的同情心可以从小培养,针对不同时期的儿童,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的方法也不同。

  襁褓中的婴儿、蹒跚走动的幼儿,好奇多问的孩子———他们在成人眼中都是“年幼无知”的“小人”:他们依赖成人的照顾,他们接受着成人的关爱。但是,你知道吗?孩子虽然小,他也有自己的能力向我们表达他的爱———同情心。

  1岁前:感染型的同情心

  5个月的明明,正在妈妈的怀中探着小脑袋张望,公园中的一切都让他感到好奇和兴奋……突然,有宝宝的哭声从远处传来,于是“哇—哇—”明明自己也跟着哭了起来,让妈妈不知所措。

  同情心很早就在宝宝身上出现了。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就会“同情”别人,譬如他(她)听到别的宝宝哭,自己会跟着哭起来;再大一点的宝宝看到别的孩子笑,他也会跟着笑。这种最初的感染性反应或许就是人类最原始,最自然的同情反应。

  1~2岁:简单抚慰型的同情心

  快两岁的蓉蓉,看到妈妈正难过地坐在沙发上不言不语,于是她很乖地偎依在妈妈的身边,不吵不闹,默默地看着妈妈……妈妈一边用手抚摩着蓉蓉,一边在啜泣。于是她讨好似的对妈妈说:“妈妈,你肚子痛吗?我帮你揉揉吧!”边说边学着妈妈以前给自己揉肚子的样子为妈妈揉……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岁前后,幼儿逐渐出现了真正的同情心。和感染型的同情反应不同,他们越来越少采用与别人一块伤心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同情心,而是逐渐开始去安慰别人。当他同情别人“落难”时,他会拿出自己喜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或者用身体去碰触“落难者”,表示支持和理解,或者找比他自己更有力的救兵来帮忙。有时,他们自己也会说一些安慰的话。

  3~6岁:理解式的同情心

  幼儿园中,小朋友们在很兴奋地玩耍,阳阳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上,他大哭起来。6岁的龙龙赶紧跑到阳阳身边,然后很认真地用手摸了摸阳阳的膝盖,然后对阳阳说,“没有流血,别哭了,一会就不疼了……”

  随着语言的发展,幼儿会更多的运用语言来展现自己的同情心。这时幼儿对情绪理解的深度增加了,在安慰他人之前有了更多的思考,他会越来越深入的理解别人伤心的原因,并根据不同的原因说不同的安慰性的话。如6岁的娟娟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外地玩,天已经很晚了,但就是找不到一家合适的旅店,爸爸很沮丧。娟娟对爸爸说:“爸爸,你很着急,是吗?别急,我们就会找到住处的。”

  点评:孩子同情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的共同努力,是一项很细致、很微妙的工作。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1.家长以身作则,做好榜样。2.养成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习惯。3.利用文学作品的浇灌,培养孩子的同情之心。4.养成与人和睦相处,帮助别人的习惯。5.从小给孩子播下心中有他人的种子。

  《江南时报》 (2005年08月09日 第二十三版)

  作者:张晓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