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电视荧屏该净化了吗?(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6:49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电视荧屏该净化了吗?(图)
背景:

  据报道,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对各大电视台提出了净化荧屏的要求。广电总局称,电视台为了争夺收视率,在播出的一些节目中出现了侵犯他人隐私、用语粗俗和格调低下的情况,影响了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一些学者也认为,最近热播的《超级女声》、《超级男声》、《新声带》之类的节目非常恶俗,在青年人当中产生了不良影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上述受到批评的节目是否低俗?低俗化的表现有哪些?如何解决当前电视文艺娱乐节目的低俗化问题?请发表意见。

  让观众决定节目好差去留

  陈静(郑州大学):

  什么样的节目才是好节目?这牵涉到一个评判的尺度问题。最近被专家称为“非常恶俗”的一档娱乐节目《超级女声》却博得了很多观众的追捧。究竟《超级女声》算不算是好的娱乐节目?该不该继续留在电视荧屏上?我认为要让观众说了算。

  《超级女声》最吸引人的是“海选”环节,因为它降低了选手的门槛,让普通人也有机会在荧屏上亮相。此外,观众短信投票可以直接决定选手的去留,这正代表了娱乐节目的发展新方向——普通大众对节目参与度的提高。这档节目的制作方式的确是朝着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向走的,但这并不等同于庸俗或是恶俗。我相信,大多数观众都有判断节目好坏优劣的能力。《超级女声》的节目制作可谓是精益求精,对选手的指导和包装也堪称尽心尽力。更重要的是,同以往与观众毫无互动的歌手大奖赛相比,这档节目让普通歌迷获得了很多音乐方面的指导。存在就是合理的,高收视率一定有它的理由,应该让观众来决定节目的好坏去留,而不能简单地给《超级女声》之类的节目扣上“恶俗”的帽子。⑤7

  严把娱乐节目的宣传导向

  陆诗秦(台前县工商局办公室):

  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并不意味着可以让一些低级庸俗的节目随意搬上荧屏。那些侵犯他人隐私、用语粗俗和格调低下的节目,非但不能提供给人观赏的乐趣,反而使人产生厌恶和反感。

  文艺娱乐节目能否取得观众的青睐,我认为关键取决于宣传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节目,弘扬真、善、美的主旋律,可以起到感召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相反,一些低级庸俗的节目会在观众尤其是未成年观众中产生不良的影响,让他们形成不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正如国家广电总局葛晨先生所说,“食品是入口的,文艺节目、电视剧是入心的”。节目的好坏将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影响。

  因此,有关部门应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把关,定准文艺娱乐节目的宣传导向,不断提高节目质量,给观众提供更多、更好的节目。⑤7

  荧屏净化“三步走”

  任凤阁(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解决电视文艺娱乐节目的低俗化问题,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不能将收视率作为衡量节目质量和主持人能力的主要标准。电视台把收视率当成命根子,会造成部分主持人不自觉地降低自我约束,迎合庸俗之风。这样即便能给电视台带来不菲的广告收入,但电视节目的社会效益却会降低,对观众而言得不偿失。

  二是调整娱乐节目的播出时间。“边缘节目主流化”是造成低俗化倾向的主要原因之一,诸如《超级女声》之类有媚俗倾向的节目,主管部门应严格控制其播出时间和播出长度,一般不要在黄金时间直播。同时可在黄金时段增加新闻、社科类节目的播出量。

  三是电视文艺娱乐节目的从业者应加强自己的素质修养。电视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增强社会责任感。直接面向观众的节目主持人应珍惜受众信任,认清自身定位和岗位责任,主持节目要做到大方得体、用语规范,杜绝媚俗无聊的内容,努力做广大受众的朋友和知音。⑤7

  社会责任不能丢

  王献波(洛阳广播电视大学):

  当前,为了盲目追求高收视率获取经济利益,一些电视娱乐节目存在着严重的媚俗化倾向。诸如《超级女声》、《超级男声》等娱乐节目在迎合观众口味和引导观众欣赏之间存在偏差,明显带有“鼓励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求胜心态”,缺少社会责任感,有哗众取宠之嫌。据报道,该节目的参赛选手大多为在校学生,而他们很多并未得到学校允许,就纷纷逃课前去报名,为的就是能够争得“上镜”的风头。

  电视娱乐节目是面向大众的通俗文化,不能为了一味追求所谓的“收视率”便放弃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我们热切期待,作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众传播媒体,探索出健康发展之路,主动担负起引导和提升大众审美情趣的责任,以更加清新、健康、积极向上的面貌和内容出现在广大观众面前。⑤7

  别把庸俗当通俗

  祁瑞红(方城县委宣传部):

  电视节目一改从前“阳春白雪和者寡”的面目,用更贴近观众的创作理念来组织节目,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在追求大众化与亲民化的同时,也要掌握好分寸,因为通俗与庸俗之间有时只有一纸之隔。

  所谓通俗,是为了追求受众最大化,用平民化的视角和最接近大众的表达方式来组织节目。这样的节目虽然不一定华丽、花哨,但因为涉及的都是老百姓感兴趣的内容,所以受到了大众的喜爱,赢得了很高的收视率。但也有一些节目,靠奇装异服的扮相、张牙舞爪的作派,甚至以揭别人的隐私和痛苦来吸引观众,就不能说是通俗而是庸俗了。例如,我喜欢崔永元的实话实说、李咏的俗事点睛、老毕恰到好处的逗乐,这些主持人将节目办得通俗而不庸俗,节目也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

  因此,电视节目在打通俗牌追求收视率的同时,一定不要矫枉过正,因为通俗过了界,就变成了庸俗。⑤7

  提高主持人素质刻不容缓

  李萍(河南电视台):

  随着谈话类、综艺类节目的增多,电视节目主持人越来越多地在节目中担纲挑大梁的角色。于是,主持人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节目的好坏。近年来,为了争夺收视率,一些电视节目不在内容和形式上寻求突破,而是在主持人身上打起了主意,奇装异服、用语粗俗、挖人隐私……一些自身素质不高的节目主持人将电视娱乐节目引上了低俗化的道路。

  如何改善目前一些电视节目格调不高的现状?我认为关键要提高节目主持人的素质。一个深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积累、鲜明的个人风格、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极佳的现场组织能力。以受到观众普遍喜爱的香港凤凰卫视为例,这个电视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主持人队伍,每个栏目几乎都拥有一个和该栏目风格非常契合的节目主持人。在凤凰卫视,很难分辨出是栏目造就了主持人还是主持人影响了栏目的收视率。而内地的一些电视主持人,因为缺乏文化积淀,盲目在形式上模仿名牌栏目的主持风格,使自己的节目变得花哨而没有内涵。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在提高个人素质上下功夫,只有提升个人魅力,才能让节目深入人心。⑤7

  收视率高不等于低俗

  时博(省发改委):

  近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在北京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国同行抵制广播电视文艺娱乐节目低俗化。此举无可厚非,但一些主持人和专家将《超级女声》当成了靶子,将其冠上了“恶俗”的帽子,我认为有待商榷。

  对于低俗的概念,不同人会有不同理解。《超级女声》作为一档亲民性很强的娱乐节目,受到了不少年轻观众的追捧。也正因为对市井文化的贴近和反应,《超级女声》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但这并不代表它就是低俗的,至少我认为低俗应该是指在节目中说粗口及做一些不适当的比喻。正如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所言:“《超级女声》只是一个普通的节目,就和《超级男声》、《星空舞状元》一样,它会出现一些引人发笑的东西,但不能因为它比其他节目红就让它去承载太多不应该由它来承载的东西。”

  我们应该看到,《超级女声》作为一档普通的娱乐节目,受到观众如此强烈的关注,正是因为当前大多数综艺节目抄袭模仿成风、缺乏新意,在观众眼中越来越像“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而《超级女声》全新的节目理念让观众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促使综艺节目不断推陈出新、多出精品,才是当前抵御庸俗节目大当其道的关键。⑤7

  插图柳芳

  简言短语

  对于广大观众来说,看电视是为了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愉悦身心,唯有导向正确、格调高雅、知识性强、信息量大的节目,才能赢得观众。那些内容粗俗、格调低下的电视节目,只会“脏”了观众的眼,破坏人的美好心情。要我说,靠低俗节目来提高收视率是一大败笔,最终只会砸了自己的牌子。⑤7

  (新乡·刘尚)

  像《超级女声》、《超级男声》这样的“选秀”节目毫无文化品位可言,其宣扬的一夜成名的理念对青少年而言是一种误导。这些娱乐节目的火爆,反映了当前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但是,低俗绝对不是观众对电视娱乐节目的正当需求。即使是非主流的电视娱乐节目,除了传播快乐,还必须注重社会效果,承担社会责任。近期国家广电总局对各大电视台提出了净化荧屏的要求,非常必要、非常及时。⑤7

  (确山·艾民)

  最近,央视一些名主持聚在一起开会,将电视文艺节目的低俗化倾向归结为对高收视率的追求。我认为有失偏颇。常言说得好,打铁先要自身硬。自己的节目收视率下降,先不管人家的节目是不是低俗、主持人素质高不高,你先做好自己、提高自己,才是正道。如果主持人放不下架子,不吸收新鲜养分,眼高手低,又看不上那些舍得把自己“豁出去”的主持人,观众当然不再买你的账。⑤7 (南京·顾小萍)

  一些电视台文艺娱乐类节目出现低俗化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电视台的办台思想出了偏差,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片面追求节目的娱乐性,忽视了节目的思想性;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忽视了内容是否健康向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视台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没有错,但任何时候都不能背离用健康向上的作品引导人、塑造人的社会职责。忽视了社会职责、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不可提倡。⑤7

  (方城·李超峰)

  责任编辑:陈要逢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