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撑起一片绿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7:50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奉清清 沙兆华

  石门县建立社会化救助体系,给困难群众送去各个方面的关怀和帮助,就像炎炎夏日里撑起的一片片绿阴给人们带来无比舒心的清凉。

  “困难群众得不到关心和帮助,就谈不上社会的进步。党委政府要切切实实为困难群

众解决问题”

  ———县委书记朱晓平

  坐在新房前明媚的阳光下,林艳珍虽然双目失明,但她的心里却阳光灿烂。2年多前县委书记朱晓平来到她家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那是2002年的腊月十五。朱晓平来到了夹山镇南门村林艳珍的家中。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啊。由于一场大雨,她家的老土砖屋全部倒塌。她的丈夫就着乱砖破石重建,也只垒起一面墙就垮了。丈夫腿脚不便,自己双目失明,女儿还要上学,他们再也无力建房,只好借住在邻居家一间也是岌岌可危的破房子里。林艳珍家的困难状况使朱晓平心如刀割。他马上要求同行的民政局和镇领导,一定要在半个月内为林家建好房子,使他们能安安稳稳地过一个好年。根据朱晓平的要求,县民政掏钱,镇村干部群众帮工帮料,在10天之内为林艳珍家建起了一栋三间近80平米的新房。

  从林家出来,朱晓平了解到,全县住房困难的农户有270多户。其中,四分之一的家庭是五保户,三成是病困家庭,20%是遭受自然灾害陷入困境的。第二天,朱晓平便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在全县实施“爱心房工程”,并做出部署,按照财政补一点、机关拿一点、干部捐一点、党员群众帮一点的办法,为住房困难的群众修建新房。仅3个月时间,全县就建起316栋790间“爱心房”,使812名长期居无定所的困难群众搬进新居。到目前为止,全县通过各种途径筹资和组织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义务帮工,为残疾人、农村五保对象等住房困难户建起1350栋“爱心房”,为农村近3年来因灾倒房且无能力建房的困难群众建起2035栋“爱民房”。

  随着爱心房建设的成功,大病医疗救助、失学救助、特困人口生活救助……一张为困难群众遮风避寒的救助网络,从县城、从机关向城镇、向农村、向每一个陷入困境的老百姓延伸。

  “扶危济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要树立大民政观念,让社会救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石门县民政局局长李钢

  石门县有人口70万,贫困人口7.5万,特困人口4.5万,他们存在着生活难、读书难、就医难等各种困难。要解决他们的困难,就得从机制入手,整体构建城乡特困群体救助体系。用县民政局局长李钢的解释,这个体系,应该是“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救助经费专项落实、工作机制运行顺畅,困难群众分类受助、救助效果不断提高的,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与运行机制的集合”。

  从2003年初开始,石门县开始了城乡特困人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县政府成立了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完成了九大救助制度的制定,将全县各个部门、各个项目、各个层次各种类别的社会救助工作统一归口民政部门牵头管理,对原分别归口民政、教育、司法等20个单位(部门)管理的35个救助项目进行了整合。

  在农村,集中供养的无收入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抚养人的“三无”对象,每月可以得到150元的生活救助费;分散的“三无”对象,一年有800元的现金救助帮助度难关;“低保”也从城市来到了农村。

  在城市,“特困证”、“低保证”、“残疾证”先后颁发。凭证,困难群众可以在“慈善药房”、“慈善门诊”享受到免费挂号和3%到8%的价格优惠。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身患尿毒症、重症肝炎、白血病等8种大病的困难群众,每年可以从县政府设立的医疗救助办公室领到500到2000元的医疗救助。

  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因为贫困面临辍学的同学,无论是高中生还是初中生、小学生,都会得到县捐资助学中心的帮助;考上大学的贫困生,还可以得到2000元“特别奖励”。

  ……

  易家渡镇民政所公示栏,一张《社会救助体系程序示意图》,展示了石门县构建社会救助体系的全部内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大病救助”、“农村住房救助”、“五保供养”、“助学救助”、“火灾应急救助”、“法律援助”、“就业救助”,共有9大项,每项救助的申报、核查、审批、实施等办事程序和要求,都写得清清楚楚,使人一目了然。公示栏中的《救助对象一览表》,更是将被救助者的资料公布得一清二楚。

  随着9大救助工作的展开,石门县先后出台了《社会救助工作公示制度》、《救助对象民主评议制度》、《入户调查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等,确保了社会救助体系在阳光下有序、公正运行。

  “如果不是大病医疗救助,我早已被病魔毁灭,是人民政府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困难群众陈文学

  易家渡镇唐家堰村村民陈文学的家门口,贴着他迎新春的对联,颜色虽已褪去,字迹依稀可辨:“大病救助托政府,黎明欢喜度新春”。对仗虽然不甚工整,却表达了他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2002年10月,26岁的陈文学确诊患上了再生性障碍性贫血,也就是白血病。到2003年春节刚过,医药费已经花了2万多元,家里再也没钱给他治病了。看着儿子满怀求生欲望的眼神,陈文学的母亲不得不向政府求救。几个月时间,县里先后通过医疗救助、社会捐助等形式,为陈文学支付医疗费用6万多元,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也挽回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陈文学对记者说:“如果不是大病医疗救助,我早已被病魔毁灭,是人民政府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对特困农民实施住院医药费部分减免的石门县人民医院,为了方便山区老百姓进城看病,购置了两台大巴作为“博爱号病人免费交通车”,每月26天到山区免费接送患者看病。同时还专门开设了特困门诊,每年仅药品和检查治疗使特困群众享受200多万元的优惠……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石门县有850多名像陈文学一样的困难患者共得到150多万元的大病医疗救助,有8779名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子得到了救助,有12000多农村特困人口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有11000多城镇特困居民按时领到了生活补贴,有185名白内障患者重见了光明,有980名唇腭裂患者接受了免费手术治疗,有1100多名肢残人装上了假肢……

  城乡特困救助体系的建立,为石门县的特困群体撑起了一片绿阴,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了稳定剂。近3年来,石门县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2%以上,已成为我省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县(市)之一,并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