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双胞胎研究生”背后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8:29 淄博新闻网

  本报记者 王玉华 通讯员 周景安

  进入7月份以来,家住淄川区教育局宿舍1号楼的居民们发现,他们的邻居国岱鹏家里最近似乎格外繁忙,进进出出的人比平时多了不少,欢声笑语不时从家中传出来。互相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国家在外地读研究生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回家过暑假了。亲朋好友闻讯纷纷前来,除了探望之外,还有不少是带着自己家的孩子上门来取经的。要知道,能有孩子以优异

的成绩被直接保送读研,在一个家庭来说已经很难得了,更何况是一对孪生兄弟同时被不同的学校保送读研呢?所以人们都纷纷登门打听他们走到这一步到底有什么秘诀。

  几天前,记者在国岱鹏家中见到了他的儿子国巍、国振兄弟。跟大多数孪生兄弟一样,如果不仔细辨认很容易把两个人弄混了。面前的这对兄弟,一样的清瘦,一样的发型,一样的斯文中还透出几分稚嫩。更为巧合的是,兄弟二人所学的专业都是一样的:哥哥国巍去年从东南大学毕业后,被保送到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读研究生;弟弟国振则是去年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后,直接被保送了本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

  谈起兄弟二人的成长,他们的父亲、母亲有着说不完的话题。父亲国岱鹏说,可能是受家庭氛围的影响,这两兄弟从小就喜欢学习。老国的父亲是淄川区岭子镇宋家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一辈子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所以特别希望后辈能好好学习,成为有“出息”的人。老国虽然只上了个师范,不过在村里也算是数得上的文化人了。师范毕业后,老国一直在村里教书,1982年两个孩子出生后,老国的工作开始频繁调动,两个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跟着父亲“转战南北”,换了好几所学校,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因为转学耽误过学习。不过老国说,他从小对两个孩子的学习并没做什么硬性要求,因为本身就是搞教育的,他很明白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成长环境,在学习上要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可喜的是两个孩子从小就很争气,每次考试都能拿出好成绩,孩子的爷爷经常自豪地说:我这两个孙子脑子就是好使!

  可是上了初中以后,光靠脑子好使就不行了。尤其是初二那年从岭子中学转到黄家裕中学的时候,由于与原来学校的进度不同,为了赶上新学校的学习进度,兄弟二人实实在在地努了一把力,那段时间里,两个人连平常最喜欢打的篮球也放下了。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们养成了勤奋的好习惯并一直保持了下来。另外,兄弟两个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学习上特别爱“攀比”。每次一考完试,哥儿俩的第一件事就是比成绩,你这次这门考好了,下次我就一定超过你,你追我赶的劲头也为他们的学习增添了不少动力。至于为什么连专业都报的一样,国振说这纯属巧合,当时他第一志愿报的是中国矿业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因为各种原因没被录取,被学校调剂到了土木工程专业,与哥哥国巍报的志愿一模一样。当时录取通知书一下来,大家都很惊讶,有人还开玩笑地说:是不是双胞胎之间有什么引力啊?

  谈到学习技巧问题,兄弟两个的态度很一致。他们认为并没有什么万能的技巧,因为每个人情况不同,针对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技巧的话,他们觉得无论学什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是最重要的,就像种庄稼一样,绝非一日之功。平时注重积累,到考试或者用的时候才能胸有成竹,临“危”不乱。

  国巍、国振说,他们再在家待几天就要返回各自的学校,因为研究生课程安排上跟读本科时不一样了,学校还有课题等着他们完成。他们想在有限的休息时间里多陪爸爸、妈妈聊聊天,尽尽孝心,也想向搞行政工作的爸爸多请教请教为人处世之道。看着两个懂事的孩子,采访过程中一直话不多的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