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环境好不好,让动物来说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9:43 南方都市报

  第一眼

  最早听说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要出去对广州现有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实地大考察,是在今年4月初。据说,这是一出大手笔,环顾国内外,甚少大都市像广州这样对自己区域内的动植物资源本底进行过全面彻底的大清查。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积聚了相当的物质财富之后,这时开始回过头打量自己身边的资源,寻找未来人与自然持续发展之路,肯定是有价

值的——除了科考本身的意义,我们将要探究的是每一个个活生生的陆生动植物个体——对这个题材我认为是绝对“讨好又讨巧”的,故而兴趣颇浓。

  4月18日,凭着一个联系电话,在整支动物野考队出发之前,我跑到了华濒所,要求跟他们一起外出随队采访。也许是投缘,胡博士只是在强调野外考察会很艰苦后,就同意我们独家跟踪采访了。

  花鸟虫鱼、蓝天白云,也许每一个城市人都不会陌生。未去之前,我心里美美地就想着:山里的世界,该有着另外一番别样的风景罢?清泉、野花、蝴蝶、还有传说中美丽的云豹?……

  然而,当脚步离人群越来越远,离动物越来越近的时候,我却依然会欣喜莫名,为一路上的风景与发现。就好比再一次生命之初地睁开眼睛,重新打量着眼前这个世界,每一天都是惊喜——

  4月20日,花都随队考察的第一天。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向着山脚下的尼壁山庄出发。身边是一碧万顷的嫩绿秧苗,远处是修竹千竿,还有一阵阵的鸟声在风中婉转歌唱。一棵龙眼树下,有科考队员找到了一只龙眼鸡,正静静地趴在树杆上。只见它身披红黄相间的五彩金甲、额前还长着一根长长的触角,如同苗人的头顶饰物,威风而华丽。

  走近了看,再走近些,无论是对面前这第一个的生物发现,还是后来五六十天里发现的成千上万种动植物物种,只要你愿意倾听,愿意观察,就真的会发现这些山野里的虫鱼鸟兽,其实都有着天地造化所赋予的色彩、形状与生活习性,在它们的世界里,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之美,哪怕一株草,一只蛙,一叶草茎背后的小虫虫。

  野考途中,我们看到的鸟兽,跟在动物园、电视等经验里的印象,完全是两码事。一次,在从化山区,科考队中途遇雨。避雨时,我们撞见了一只正在竹林边躲雨的大毛鸡,它站在竹梢,摊开被细雨淋湿的一对金黄色大翅膀,微闭了眼在风中晾晒,不为人惊,也似不为天气而忧。花都赤妮,在开满花的一片荔枝林旁的水渠里,有蛙在阳光下肆无忌惮地大声打鼾。还有,菊花山顶,大群的猛禽列成方阵悠悠而过,以及一路难觅踪迹的虎豹鹿等大型兽,以及只存在于当地山民记忆里过路的大队野狼。

  从4月18日到5月27日,每天我们都走在路上,每天我们都在发现并记录物种,每天也都在思索环境与人的二元关系。这是一次充满惊喜的发现之旅,同时也是一次用脚步较正偏见的艰辛历程。

  除了发现动植物,我们也在广州74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看到了太多人类贪婪的印迹,如花都菊花山上为采石而将山体挖开的一道道粗沟大壑,如从化寂静山林里开着汽车进山打猎的疯狂枪声,如番禺沿海地带因大量使用农药而使虫鸟绝迹的成片农田,以及因圈山占水而阻断的清清溪流、餐厅里被屠杀的两栖爬类蛙蛇尸体……

  “不是绿地多了,就是环境好了;没有野生动物,所谓的好环境,也只是人类一厢情愿的错觉”,“环境好坏,要让动物来说话”,带队的胡博士经常边走边向我们强调他对和谐环境的认知。

  感谢这次采访。人来自自然,又得以回归自然。哪怕只是一次经历,便足以欣喜。 杨晓红(本报记者)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