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中国生态建设:尽快度过破坏与治理相持阶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10:05 新华网

  访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

  《半月谈》记者从最近召开的国家林业局党组扩大会议暨全国林业厅局长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目前我国生态建设已跨入“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如何尽快度过这一阶段,实现“生态建设治理大于破坏、生态状况良性循环”的目标,正成为林业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记者专访了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

  记者:我国生态建设告别了“破坏大于治理”的历史,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的新阶段,对于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请问判断生态建设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的依据是什么?

  周生贤:判断我国生态状况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的依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在指标,一是外在指标。

  内在判断指标包括森林、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湿地、草原、农田生态以及城市生态等8项内容。今年年初,最新的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与沙化监测结果显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森林面积增加2.4亿亩;全国40%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由1990年的367万平方公里下降到356万平方公里,10年减少了11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扩展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现在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

  外在判断指标包括以人均GDP指标为代表的经济发展水平、以恩格尔系数为代表的社会发展水平、以公共投入指标为代表的公共事业发展水平、以工业反哺农业为代表的农业发展水平等4项内容。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投巨资启动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开展大规模生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我国农村和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已分别降至0.472和0.377,标志着城乡居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对生态建设状况进入相持阶段形成强大的需求拉动;近年来中央对林业的投资大约占我国GDP总量的2%,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生态建设投资严重不足的问题;目前我国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补偿等为标志,工业开始反哺农业,大规模生态治理正有序展开。

  我国生态建设进入相持阶段有三个重要的理论依据:一是跨越式发展理论。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生态建设历程看,大都经历了森林原始利用、木材过度利用、森林恢复发展、森林多功能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5个阶段,其中恢复发展阶段包括治理小于破坏、治理与破坏相持、治理大于破坏3个小阶段,相持阶段是生态建设必须经过的重要阶段。二是环境库兹涅茨理论,即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呈倒U形曲线的关系。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人均GDP达1000美元时则进入倒U形曲线的拐点区,必须采取大规模生态治理行动。三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目前,我国大体处于弱可持续发展阶段,与我国生态建设状况处于相持阶段的判断相吻合。

  记者:我国林业建设近年来取得的可喜成绩有目共睹,那么目前我国生态建设还面临哪些问题呢?

  周生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生态建设还面临着八大突出问题。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1.5%,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和1/6左右;二是林地流失依然严重。清查期内林业用地改变为非林业用地1010多万公顷,其中有林地转变为非林地370多万公顷;三是超限额采伐仍未杜绝。全国年均超限额采伐仍达7550万立方米;四是森林经营水平亟待提高;五是部分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过少。相当数量的物种种群呈下降趋势,个别物种极度濒危;六是因开垦、城市开发占用等造成自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全国围垦湖泊达130多万公顷,围垦导致天然湖泊消失900多个;七是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仍很艰巨。水土流失的绝对面积仍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大江大河上中游等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仍很严重,局部地区还存在恶化趋势;八是荒漠化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不少省区沙化土地面积仍在扩大,一些地方乱采滥挖、乱垦过牧等人为破坏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仍很严重。

  记者:我们看到,您对“相持阶段”的判断和认识是实事求是的,既肯定了成绩,又不回避问题。那么“相持阶段”有什么样的特点?

  周生贤:相持是一种刚入佳境的、仍处于“破坏”边缘的平衡。这一阶段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脆弱性和敏感性。这个阶段的平衡,是一种费了很大气力才换来的平衡,反弹的力量非常大,工作做好了,就会进一步前进,步入良性循环,反之,就可能产生逆转,复归旧态。好比一场势均力敌的拔河,进进退退,反反复复,拉锯非常厉害,稍一松劲,就会输掉比赛;二是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这个阶段,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很大。如果驾驭不好,就可能产生失误,导致事业徘徊或倒退;三是摇摆性和反复性。在这个阶段,国家的经济发展处在一个重要的爬坡时期,人们对追求经济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对立十分尖锐,如果把握不好,就可能使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出现反复或动荡不定,淡化或丢失生态建设这个主题,并导致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四是长期性和艰巨性。从“治理小于破坏”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治理与破坏相持”进入“治理大于破坏”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每前进一步,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记者:面对“治理与破坏相持”的阶段,我国林业发展将做出那些战略性调整?

  周生贤:要尽快度过我国生态建设“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必须全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按照“东扩、西治、南用、北休”的区域发展战略,科学布局和重新调整林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东扩”主要指在东南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大力扩展林业发展的空间;“西治”主要指在我国西部那些生态脆弱、治理难度大、任务艰巨的地区,加快治理步伐;“南用”主要指在南方光热、降雨条件较好的地区,全面提高林业的质量和效益;“北休”主要指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休养生息,重振东北林业雄风。

  林业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然规律去科学地改善自然,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让中华大地锦绣满园、山川秀美!(张楠王永前)(来源:半月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