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莉莉:上世纪的华丽转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10:33 新京报 | ||||||||
上世纪30年代以《体育皇后》、《大路》等片成名的女明星黎莉莉于7日凌晨去世
这是去年本报记者采访黎莉莉女士时,黎莉莉本人精心挑选提供给我们的照片。如今,斯人已去,但是照片中的黎莉莉依然笑得那么灿烂而恬然,就像她在三十年代黑白电影 里那些健康、明朗的角色,一直独有自己的魅力。
黎莉莉在《体育皇后》中以活泼、健康、富有时代性的形象征服了观众,被公认为典型的“甜姐”,颇受当时年轻人的欢迎。
黎莉莉与阮玲玉共同主演过《小玩意》,在关锦鹏1992年拍摄的《阮玲玉》中,黎莉莉本人曾出镜回忆当年阮玲玉对她演技上的指点。
2004年7月6日,本报中国电影百年以两个版刊登了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明星黎莉莉的访谈。 本报讯(记者张悦刘玮刘晋锋)著名表演艺术家、原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黎莉莉女士因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在北京宣武医院经抢救无效,于8月7日凌晨5时20分病逝,享年91岁。 黎莉莉是中国电影默片时代著名女明星中最长寿的一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她出演的《小玩意》、《大路》、《塞上风云》等片曾风行一时。她的去世,标志着中国电影一个时代的远去。 本报记者在得知黎莉莉女士病逝的消息后,联系到其外孙女潘婕,潘婕正在宜昌拍戏,她一再表示:“实在太突然了1她是在7日早上得知姥姥去世的消息的,“姥姥去世的前一天晚上还和我通电话呢,我们一直聊得很开心,姥姥只是说她心脏有点不舒服,她以前也经常住院检查什么的,当天晚上她住院后我们还通了电话,她的情绪还很好。但是第二天早上我一起来6点多就知道姥姥出事了,是心脏病突发,听说一直抢救到凌晨5点多。我妈妈在国外,是舅妈一直在医院,具体的过程我也没问太多”。潘婕还提到,她打电话给黎莉莉的时候她正在看有关姥爷罗静予的稿子,“当时姥姥跟我说有一个介绍姥爷的文章,有很多篇稿子她正在改,姥姥说她正拿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看呢。” 记者了解到黎莉莉曾经任教的北京电影学院已经成立了治丧办公室,正在和她的家人商议后事,黎莉莉的孙女罗耘女士给本报发来讣告,并向记者表示黎莉莉的家人将和北京电影学院共同举行一次吊唁活动,具体形式及时间还待商议。 ■缅怀 “我的老大姐,也是我的偶像” 我年龄比黎莉莉小三岁,但是她早在30年代就红遍上海滩了,对于我们这些40年代末才开始演电影的演员来说,可谓前辈。她很年轻就开始演戏了,她演的戏我们做中学生的时候非常喜欢。 她以及王人美都给影坛带来了健康的新空气,她们在电影中的形象都是那么健美和生气勃勃,黎莉莉的笑容很甜美,当时就有“甜姐”之称,她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上海的电影画报上。她那时候在电影里塑造的健康、活泼的角色和我们后来不一样,她是非常自觉地展现,合乎进步潮流,由内而外展现。 后来她离开表演,躬身教育也是对中国电影的一大贡献。我们虽然没有很多接触,但我是非常尊敬她的。去年“华表奖”时看到她出来了,感觉精神挺好的。 上一次见面是将近10年前了,1995年纪念世界电影一百年的时候。遗憾的是这位老大姐没能等到中国电影的百年庆典。 张瑞芳(著名表演艺术家) “再也找不回来了” 4年前,我刚调到电影频道的时候,想在《电影人物》栏目中专门为黎莉莉做一期节目。初衷很简单,只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她与中国电影之间的历史联系。 于是给老人家打电话。老人家拒绝了,但对我说:“你哪天来吧,我送你一本书”。她指的是刚出版的回忆录,里面收录了我与她的一篇对话文章。 那篇文章实际上是根据大型电视片《中国电影》的采访素材整理的。片子制作于纪念中国电影90年的时候。为了能够说服她接受拍摄,我费了很多口舌。可能是因为我这样的小字辈居然能“听懂”那些遥远的电影往事,使她对我多了一份信任,后来的拍摄进行得轻松而顺利。不过,这也可能是她息影之后除关锦鹏拍摄的《阮玲玉》外的惟一的一次出镜。 人与人真的很不同。黎莉莉在经历人生辉煌之后的几十年中,一直活得很低调。这种“大隐”境界令人心生感动。 因了与黎莉莉的交往,30年代电影史对我来说就变得亲切了许多。而当听到黎莉莉离世的消息之后,那段曾经亲切的电影史似乎突然黯淡了下来。消息是《新京报》的记者张悦通过电话告诉我的,放下电话,我竟想起了老人家当年和我谈到孙瑜之死时的一段话:“每次想到他,就像丢失了一件珍贵的东西那样———想找回来但又再也找不回来了,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她说这番话的神情和语调,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 陆弘石(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任助理,电影史学家) 更多的是一种眷恋之情 听到黎莉莉老师过世的消息,我们都很难过,她是默片时期硕果仅存的一位,关于中国电影百年的纪念活动缺少了她的出席,真是一件太遗憾的事情。我对老人更深的是一种眷恋之情,我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时与她相熟的,那时她还住在东总部胡同,我经常到她家里请教她30年代电影方面的问题,老人非常直爽和坦率,什么事情都与我们谈。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日本的电影资料馆来我们这里访问,馆长先生非常喜欢孙瑜导演、黎莉莉主演的电影,我们帮助联系见面,黎莉莉老师自己选择了一个日子,8月13日,她开始便说“几十年前的今天,日本轰炸上海,我们走上了逃亡之路”。当时我们都觉得特别震撼,不仅是作为一名老演员,更是因为她的政治头脑和民族自尊心。可见老人的确是个“不凡”的人,把我们都镇住了,跟她接触的过程中感觉她性格里发自内心的情趣和幽默。她作为三四十年代电影的见证人,给我们从事电影研究的人员提供了非常大的教导和帮助。 朱天纬(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馆员,电影史研究学者) ■生平回顾 黎莉莉,中国著名电影明星,1914年生于北平,原名钱蓁蓁。1927年,她移居上海,父亲送她进黎锦晖主办的歌舞团学习,后与王人美、胡蝶被称为歌舞三杰。黎锦晖也十分喜爱她,认她为干女儿,改姓黎。1931年,黎莉莉随团转入联华影业公司。 1932年,她主演了孙瑜导演的《火山情血》,同年还与王人美合演了《芭蕉叶上诗》,1933年她主演了《天明》,参加了《小玩意》的拍摄。后来孙瑜专为她写了几个剧本,由她主演,如《体育皇后》和《大路》,在这两部影片中,她以活泼、健康、富有时代性的形象征服了观众,被公认为典型的“甜姐”,颇受当时学生及青年人的欢迎。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加入了中国电影制片厂,与高占非合演了《热血忠魂》后,便和该厂当时的技术科长罗静予结婚。1939年,她由重庆去了香港,出演蔡楚生导演的《孤岛天堂》。1940年,她回到重庆,1942年,在“中制”主演了《塞上风云》,她在片中的表演获得好评,1946年,她到美国,在华盛顿天主教大学学习表演,到纽约学习语言和声乐,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暑期班进修化妆,还到好莱坞观摩实习过,1947年回国。 解放后,她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当演员,参加了《智取华山》的拍摄。1955年她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专修班学习,后留校任教,成为表演系教授。 作品年表 1926年《燕山侠隐》 1932年《火山情血》 1932年《芭蕉叶上诗》 1933年《小玩意》 1933年《天明》 1934年《体育皇后》 1934年《大路》 1935年《秋扇明灯》 1935年《国风》 1936年《狼山喋血记》 1936年《到自然去》 1937年《艺海风光三:歌舞班》 1937年《如此繁华》 1937年《人海遗珠》 1937年《联华交响曲六:鬼》 1939年《孤岛天堂》 1942年《塞上风云》 1954年《智取华山》 1963年《汾水长流》 ■记者手记 如烟往事葱茏一生 去年采访黎莉莉时,老人将要过90岁的生日,获悉我们的采访意图后,提前两天就做准备,本来约定的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因为愉快的交谈而延长到两个多小时,交谈中老人言语幽默,笑容灿然。正是盛夏,茉莉花开的时候,记者带了一大盆茉莉花摆在老人面前,老人很是高兴,不仅因为名字中莉莉的“莉”字,不仅因为《大路》中所饰的“茉莉”,更因为老人的英文名就叫“Lily”,这倒是一个巧合。时隔好久再和黎莉莉的女儿罗小玲女士联系时,她说老人仍然记着那盆茉莉花呢。 《小玩意》中的珠儿,《大路》中的茉莉,《狼山喋血记》中的小玉,还有《体育皇后》,在那些畅快淋漓的讲述背后,敢爱敢恨又不失娇艳之美的女性,就安静地生活在北京南城的一角,安享晚年和独属于她的如烟往事。记得老人谈到父亲给她起名“蓁蓁”(原名),就是代表“茂盛、强壮、有无穷的生命力。”我在想老人走的时候依然是那么葱茏。 本报记者/张悦 学术顾问/陈山陆弘石郝建 总第22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