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肖扬:一心为民是公正司法的精神支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11:37 法制日报

  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肖扬高端访谈

  本网记者 倪晓 王斗斗

  “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是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当前和今后人民法院工作的指导方针。日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肖扬在河北省就“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

”和司法体制改革问题进行调研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就“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指导方针提出新的见解和要求。

  只有公正才是实现“胜败皆服”的灵丹妙药

  肖扬说,“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公正,是司法工作的根本要求;为民,是人民司法的本质特征。公正与为民的有机结合,既符合司法工作的一般规律,也体现了人民司法的特殊规律,是衡量人民司法工作的重要标准。

  肖扬指出,司法虽然难以做到使当事人“双赢”,但是,难以“双赢”并不意味着不能做到“胜败皆服”。只要司法实现了公正,赢了官司的固然“心服口服”,输了官司的照样“不得不服”。可是,如果司法不公,不仅输了官司的难以服判,赢了官司的也未必真心信服,实际上,司法将成为违法者的笑柄。因此,只有公正,才是实现“胜败皆服”的灵丹妙药。

  任何人不能成为自己的法官

  肖扬说,“一心为民”是法官应该具有的精神追求。“一心”就意味着不能“半心半意”,不能“三心二意”,只能“一心一意”地通过公正的司法去维护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一心”只能是“公正之心”、“为民之心”。法官要实现公正,必须“心平如水”、“超然物外”。因为,任何私心杂念都将影响裁判的公正。司法职责不是法官为自己牟取利益的工具,而是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的公器。在司法活动中,法官不能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任何人不能成为自己的法官”,这是一条基本的原则,因此,“一心为民”是公正司法的精神支柱,这根支柱一旦倒塌,法官将沦为私利的俘虏,司法将成为违法者的帮凶。

  司法不是“一锤子买卖”

  肖扬指出,“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体现了司法的人民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司法的人民性是我国司法的基本特征。“为民”,不是单纯为哪一方当事人的利益,而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肖扬强调,司法的科学性,就是符合司法工作的客观规律和本质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各项事业都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全面而不是片面,是协调而不是冲突,是可持续而不是“一锤子买卖”。要树立科学的司法观,既要抓审判工作,又要抓队伍建设和法院司法改革;既要实现审判的法律效果,又要实现审判的社会效果。“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把“公正”与“为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司法成为全面的司法、协调的司法、“两个效果”相统一的司法,是在司法领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形式。

  司法失去公正就失去存在的价值

  肖扬认为,司法的权威,是党和国家权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权威的核心。可是,司法权威不会凭空而来,人民的信任,公正的精神,是树立司法权威的基础。如果司法失去公正,将失去当事人的信任,失去社会的信任,失去党和人民的信任,司法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谓“权威”更是一句空话;“一心为民”,是树立司法权威的支柱。如果法官心中所想不是人民的利益,不是大众的利益,而是一己私利,公正既不可能实现,权威也就不可能树立。总之,只有“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才能树立人民司法的真正权威。

  要有解决纠纷的有效渠道

  肖扬指出,社会矛盾和纠纷的存在,无疑对社会稳定与和谐构成了严重威胁和严峻挑战。作为解决矛盾和纠纷的专门机构,人民法院理应在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中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为此,就必须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通过公正高效的司法活动,定纷止争,化解矛盾。一个社会有一些纠纷非常正常,也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解决纠纷的有效渠道。如果司法不能公正地作出裁判,就难以实现定纷止争的目的,当事人之间的纷争就可能变成当事人和法院之间的纷争,当事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就可能变成对法律和司法的紧张关系,这是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并切实加以防止和避免的。

  不能牺牲公平和正义来求得短暂的和谐

  肖扬指出,维护法律的尊严,还要求法院正确处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司法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但和谐不是不要正义,不是不顾原则。我们所追求的和谐必须是公平的和谐,正义的和谐,不论是判决也好,还是其他的纠纷解决方式(如司法调解),都不能牺牲公平和正义来求得短暂的和谐。不遵守法律,不讲原则,没有标准,和谐也不会长久,甚至司法的软弱会助纣为虐,导致更多纠纷的发生。

  肖扬进一步强调,没有法治,没有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切实保障,和谐不可能实现,即使暂时实现也不可能长久。作为司法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精神去维护社会的和谐,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责任编辑郑剑峰)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