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子论文:浅析东方卫视《深度105》的报道特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16:10 人民网

  内容提要:由东方卫视和新华社联合打造的一档新闻专题栏目《深度105》自开播以来,受到了许多电视观众的喜爱,在仅仅半年多的时间里,就与央视《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栏目不相上下。本文对《深度105》的成功作了初步探讨,从选题、报道过程等几方面,以生动的实例总结了《深度105》的报道特色。《深度105》对当今电视深度报道栏目起到了示范作用,它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研究。

  关键词:新闻专题 电势深度报道 差异化优势 新闻深度

  东方卫视《深度105》是东方卫视和新华社联合打造的一档新闻专题栏目,开播于2005年元旦。据资料显示,105米是目前人类徒手潜水的极限深度,取此名意在紧扣节目深度报道的定位,也是对观众的承诺:我们会竭尽所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新闻事实的真相。

  《深度105》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艺术、教育、体育、医学等领域,以热点新闻背后的现场、人物和过程为主,关注社会转型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事件,追踪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新闻热点,继续向深度挖掘,展示新闻事件中的各种社会关系,挖掘其中的思想深度和情感深度,注重现场、细节、故事与人物内心世界。

  目前,全国各电视台开办的深度报道栏目有50多档,《深度105》作为一个后来者,却能迅速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档知名度与影响力都能与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相匹敌的栏目,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从此栏目的报道特色方面作了些初步探讨。

  一、选题重大,切入点新颖,立意深刻、不落俗套。

  《深度105》选择的题材,大多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但并非所有的新闻热点都适合做成深度报道的形式。美国哥伦比亚新闻研究生院在教程中谈到新闻报道的层次时,曾提出“三层报道”概念:对于一个新闻热点事件来说,第一层报道是事实性的直截了当的报道;第二层报道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报道则是在事实性和调查性的基础上所作的解释性和分析性的报道,深度报道就是指这里的第三层报道。因此,深度报道要求所选择的题材意义重大,新闻事实内部必须要包含复杂的关系。对于一个意义重大的热点问题,很可能多家媒体一拥而上,所采写的报道也很可能同源同质,再加上许多话题都是报道过多次的,所以要想出新出彩、找到差异化优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深度105》于4月2号播出的《我的梦》讲述的是我国残疾人艺术行进的艰辛。2005年春节过后,许多媒体纷纷采访《千手观音》的领舞邰丽华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以至于一提起残疾人艺术,人们就会想到那整齐划一、配合得天衣无缝的《千手观音》。《千手观音》做到了一枝独秀,但我国残疾人艺术的整体状况却令人担忧。《深度105》抛弃了其他媒体惯用的报道方式,独辟蹊径,把《千手观音》这个一鸣惊人的节目作为报道由头,采访了《千手观音》主演之一刘艳姑娘和辽宁残疾人杂技艺术团团长王枫溱。节目将那些身残志坚、热爱舞蹈艺术的学员们,将艺术团的艰辛、残疾人艺术的来之不易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这个报道的切入点新颖,立意深刻,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每年夏天的高考都是媒体报道的重头戏。各媒体也纷纷从高考中寻找亮点,寻求差异化。东方卫视注意到了“高考移民”一族。因为众所周知的户籍制度和录取名额的配额制,考生中一些人通过迁移户口的方式到录取分数线较低的省市参加高考,以期尽可能进入好的大学。这并没有违背国家现行法规,但今年夏天发生在海南的一连串事件却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先是来自湖北等地的340多名高考移民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几天后,海南省教育厅迫于压力恢复了他们的考试资格,但随即出台的政策却影响到了海南所有高考移民的命运。《高考移民的背后》避开高考本身,从海南的房地产市场与中介市场的实际操作出发,对现行国家政策制定的依据存在的问题敲响了警钟。

  二、报道过程注重四个“度”:广度、密度、进度、深度。

  广度是指新闻事实涉及到哪些人物、部门、方面;密度是指事实各方面、各层次的联系以及事实所包含的精彩故事细节;进度指新闻事实的背景、过程及趋势;深度指事实的本质、发生的原因以及权威专家的分析、点评。无论是广度、密度还是进度,其目的都是为了体现出新闻深度。央视著名制片人孙玉胜说,深度的实质是新闻事件与社会、人的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交织而成的“复合体”;深度的破解也就是将事实分解,分析事实形成的大小环境、原因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

  《深度105》努力挖掘新闻事件各方面的关联,将新闻事件各要素间的矛盾一层层剖析开,并将矛盾演变过程按照特定顺序展示给观众。观众所看到的是一个有着复杂矛盾但条理清晰的新闻事件。

  像刚才提到的《高考移民的背后》,发生在海南的这一连串事件让人看上去以为仅仅是高考移民挤占了海南本地考生的名额,事实上它触及到了很多方面的利益:高考移民与本地考生之间的矛盾、考生与海南省教育厅之间的矛盾、高考移民与海南省政府之间的矛盾、高考移民与海南房地产之间的矛盾、高考移民与“移民中介”之间的矛盾……记者通过走访、调查,将这些矛盾层层分解,这诸多方面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演化过程通过记者的镜头都一一展示给了观众。

  2005年1月27日是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六十周年的纪念日,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政要和大屠杀幸存者参加了这次大规模的纪念活动。《深度105》于1月29日播出的《这里是奥斯威辛》通过采访大屠杀幸存者、前苏联红军战士以及历史研究人员等人物回顾了这一惨绝人寰的历史。那一座座墓碑、令人毛骨悚然的毒气室和焚尸炉、被毒气熏成蓝绿色痕迹的墙壁、瘦得双腿支撑不了身体的幸存者……节目在展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杀人工厂的同时,也深深吸引住了观众,通过一个个特写镜头来捕捉细节、刺激观众的情感、引发他们的深思。

  说到高校陪读现象,人们多数会以为是因为子女不够自立,父母才来陪读的,由此指责父母,甚至认为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失败。东方卫视记者汤砺锋通过半个月的调查,不仅否定了这种说法,而且揭示了父母陪读70%以上是因为经济原因。《陪读》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许多家长无法承受高额学费,只能选择陪读,打零工供孩子上学,以便节省开支。这期节目不仅打破了人们对陪读的成见,还唤起了观众对陪读父母的理解与同情。东视记者还采访了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分析了这种现象及心理,指出了它的隐患所在,使得调查显得更平衡、更透彻。

  三、关注弱势群体,体现人文精神。

  时统宇教授曾在他的书中写道:“屏幕上太多的霓虹闪烁、腰缠万贯、美人翔集、情深缘浅,这不仅造成了观众自身的生存状态与电视的巨大隔膜和疏离,而且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国情的严重误读和歪曲。……当人们把自己的真实生活与屏幕上的人物生活相比较感觉差距太大时,自然会心理不平衡,觉得社会分配不公平。”由此得出结论:“电视中过多的商业气息和脂粉气味,对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道德积累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消耗,这是一种巨大的社会代价。”

  但是,电视新闻报道却显示出了“具有拨乱反正意义的独特魅力”。以《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为领头的电视深度报道,以关注国计民生为己任,及时、准确、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确立了普通劳动者的电视地位和屏幕地位。而《深度105》作为后起之秀,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贡献。

  2005年春节前,当人们都赶着回家过年的时候,《深度105》记者刘炜跟随一位安徽来上海打工的小包工头两次去无锡追讨工钱。记者通过暗访,将拖欠工资的老板(承包商)与老板娘死不认账的丑恶嘴脸淋漓尽致的展现给了观众。虽然从我们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到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非常关心农民工的欠薪问题,各地还采取了很多具体的措施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但是在很多实际的场合下,几个势单力孤的农民工要想讨回欠薪,还是会面临重重困难。《讨薪之路》通过展示讨薪途中所遭遇的冷漠、艰辛,《深度105》呼唤人们对农民工的理解与其生活状况的关注。

  与电视剧中的霓虹闪烁比较起来,《深度105》展示给人们的才是普通人的生活,才是中国最广大民众生活现状的真实写照。截止到2005年8月,《深度105》播出的近30期节目中以反映弱势群体生活状况的占近三分之一。许多期节目的播出都促成了问题的快速解决。这不禁让人感叹:新闻竟有如此之力量!

  另外,《深度105》的成功也得益于它有一支素质良好的新闻队伍。

  主持人方宏进有过在央视《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著名栏目从业的经验。从他朴实、稳重的外表上和他冷静、诚恳的声音里,观众可以看到正义,听到正义。这就是名主持人的品牌效应。东方卫视还拥有一批多面手记者。于1月15号播出的《紧急救援》,讲述的是在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派出国际上第一支医疗救援队赴泰国查看灾民、实施救援的故事。随队而去的还有东方卫视记者李姬芸。这期节目就是让记者李姬芸担任主持人。因为她是事件的亲历者,通过她的现身说法,达到了一般主持人在演播室念稿子所达不到的效果。

  采访前中国女排主教练、现任美国女排主教练郎平的东方卫视记者王东也主持播出了《郎平的选择》这期节目。王东在采访美国女排姑娘塞克拉时所说出的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让观众赞赏、佩服,并且为东方卫视有这么优秀的记者而感到高兴。

  这种灵活的机制不仅锻炼了记者,也为东方卫视培养出了一批会采写、能出镜的记者型主持人。

  另外,由于《深度105》是东方卫视与新华社共同制作的栏目,因此它整合了这两大媒体的资源,除了物质资源共享外,新华社一大批有能力的记者也参与了《深度105》的采访录制工作。像采访高铁钢案件的新华社记者郭维莹通过镜头展示给观众的那种聪慧、干练的职业记者形象,让观众耳目一新。

  从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至今,电视深度报道引发了一阵阵的深度报道热潮。这些节目的出现事实上是电视的自我批判和屏幕的自我净化,但是其中也不乏鱼龙混杂。不过《深度105》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电视深度报道的生命力。它内容的深刻性、过程性、调查性、解释性是电视深度报道的典范。但是,一件复杂的新闻事件要在短短的27分钟内表现出来,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深度105》也存在不足。但是凭着“竭尽所能,让事实浮出水面”的决心与干劲,我们有理由相信,《深度105》会做得更好。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4级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时统宇:《电视影响评析》,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2. 时统宇:《电视传播不能弱化人文精神》,http://www.mediaresearch.cn/

  3. 姜创庭:《如何操作深度报道》,http://www.caoyuanmuge.com/

  4. 杜骏飞,胡翼青:《新闻深度报道的重新诠释》,人民网

  作者:王军丽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