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困局"嗅"出机遇 环保服务业成浙江民资新"奶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16:24 新华网

  新华网杭州8月9日电 记者柴骥程、傅丕毅

  盛夏时分,位于浙江家纺业重镇海宁市许村镇的宝丰热电联产厂正在紧张地铺设供热管道,等到这家民营供热企业的管道与镇里几十家纺织印染企业的蒸汽管对接后,印染企业中原先那些能耗高、能效低、污染严重的自备小锅炉将被拆除。

  这样的情景,描绘出浙江民营资本新的“攻略图”,一部分民营资本从“炒房”“炒煤”的盲目奔突中清醒过来,“嗅”到了新的“奶酪”。海宁宝丰热电的投资者之一傅宝林对记者说:“浙江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环保困局’,投资环保服务产业肯定是政府鼓励的,如果不抓紧进入,就会失去机会。”

  “乡村工业化”模式遭遇“环保瓶颈”

  傅宝林生活的许村镇目前已经成为浙江高端家纺产业基地,然而这里同时也成了污染重灾区。和许村镇一样,浙江许多依靠“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村工业化模式发展起来的经济发达地区无一例外遇上了“环保瓶颈”。

  据浙江省经贸委提供的资料显示,在浙江产业构成中,化工、电镀、印染、制革、造纸、医药等重污染行业占有相当高的比重,这些企业大多散布在广大农村。

  浙江省环保局监察总队总队长王以淼告诉记者,在工业污染防治上,我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施“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即工业企业自己治理产生的污染,并负担治理成本。然而,“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最终取决于企业自觉的环保意识。中小企业受利益驱动和低成本竞争的压力,不可能完全具备这一意识,而由政府投资的污水处理厂基本集中城市和规模比较大的开发园区,触角难以伸及农村中小企业。

  浙江嘉兴秀洲区环保分局局长张建明对此有着非常深切的感受。1998年张建明参加了由国家环保总局组织江浙两省进行的太湖流域大规模治理行动,经过两年时间,太湖流域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流域内大量企业被关闭,废水排放量100吨以上企业全部安装上了污水处理设施。“可是这样红红火火一两年,等治理行动一结束,跑下去检查,发觉没有一家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在正常运作,有的企业请了七八十岁老人管治污。”张建明说。也就是在这次大规模治理以后,“水质性缺水”这一难题,正式提到了地处“江南水乡”的嘉兴、湖州地区的议事日程上。

  变“谁污染谁治理”为“谁治污谁收费”

  中小企业治污成本高并缺乏治污自觉性,导致偷排漏排等环保违法行为屡禁不绝;农村污染量大面广,致使环保部门监管乏力。面对这一个个因果关联、看似无解的矛盾,浙江省各地政府部门开始尝试运用市场化手段求解农村“环保困局”。据王以淼介绍,目前浙江各地正在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农村治污项目,变以往“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为“谁治污谁收费”。

  记者从浙江省环保局了解到,浙江省逐渐向民间资本开放了这个原先一直由政府垄断公用事业。地方政府根据环保需要进行污染治理设施的项目招商,明确工程规模、排放标准、收费价格等项内容,同时给予投资者局部经营垄断、排污量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等项承诺,以及土地价格等其他方面的优惠。在政府承诺的条件下,能够保证投资者收回投资,并有利可图。

  位于余杭开发区的环科污水处理厂是由浙江省环科院、开发区管委会等三家单位发起组建的项目公司,以BOT的投资方式建设,设计日处理污水1万吨,总投资850万元,为开发区内的六家印染企业处理污水。投资的来源包括三个部分:项目公司股本金、以污水处理厂一定时期的经营权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向排污企业预售污水处理服务费用。项目经营期20年。项目公司经测算,污水的处理成本为每吨1.7元,加上合理的利润后,他们向排污企业收取每吨1.8元的处理费;政府同时承诺在每天进厂污水少于收支效益平衡点7000吨时给予补贴;经营期满后整个工程无偿移交给地方政府。

  在嘉兴秀洲区,分别由民资和外资投资了两个污水处理厂。这个区洪合镇的产业布局以羊毛染色企业为主,洪合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2.5万吨,总投资3000多万,对区块内19家染色企业进行污水处理。该区的王江泾镇与江苏交界,主要产业是纺织面料的印染,嘉兴秀洲区环保局组织招商后,引进外资288万美元,成立嘉兴洁琪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区域内30平方公里的工业污水处理。

  逐利的两难选择:社会的公益性和企业的逐利性

  洪合镇污水处理厂的投资者徐锡彪原是秀洲区环保分局的一名中层干部。记者在这家污水处理厂看到,企业除了污水处理设施外,仅有一座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的配套用房,所有管理人员共用一个办公室。徐锡彪告诉记者,整个污水处理厂的员工只有30个,而同样规模的国有污水处理厂全部人员一般有300来个。企业一年产值1000万元,毛利300万元,交纳税收159万元,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

  嘉兴市七洲漂染有限公司是洪合镇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客户,公司董事长冯能观说:“我们与洪合污水厂签订的污水处理合同为每吨2.35元,产生的污水直接送污水处理厂。虽然现在的处理成本比以前自己处理时高一点,但自己处理的时候,经常要超标排放,现在比较安全。”秀洲区环保分局局长张建明告诉记者,环保部门给予这家企业一定的经营垄断权,规定区域内所有污水排放企业对污水经过预处理后,通过管道集中到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保证污水达标排放。

  徐锡彪认为,对于浙江的民间资本而言,目前正是投资环保产业的最好时机。首先,浙江大部分企业已经在各地的工业园区集聚,集中治污成为可能;其次,政府部门在布局上一般会保证投资者在某一区块的垄断地位,投资回报率较其他制造业稳定。

  浙江省环保部门的专家认为,如果没有合理的投资回报,治污企业就会失去自我运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基础,更难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但是收费标准过高,会加大生产企业的负担,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民间投资的环保产业作为一种以赢利为目的特殊公益性投资,离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必不可少,建立公平公正的政策体系,才能促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发展。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