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突发公共事件高危期考验政府危机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02:01 东方早报

  最新出版的《瞭望周刊》引述专家的话说,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李军鹏为此提供的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因生产事故损失2500亿元、各种自然灾害损失1500亿元、交通事故损失2000亿元、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损失500亿元,以上共计达65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损失我国GDP的6%。这还仅仅是有形的、可以计算的损失。

  一般来说,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无序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它是各种不利情况、严重威胁、不确定性的高度积聚,会导致社会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进入一种非均衡状态,从而对社会公共安全和稳定造成重大威胁。

  从经验事实的层面来看,公共危机不外乎人为和非人为两类。就人为公共危机而言,中科院国情研究中心危机管理课题组曾指出,由于改革已进入社会结构的全面分化时期,利益和权力将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重新分配、转移,从而形成诸多不稳定因素,存在形成不同公共危机的可能。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不仅接连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而且随着社会转型,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危机事件。所以,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在中国进入现代社会后,如何妥善解决公共危机将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但是,政府目下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和管理水平,还没有能够跟进这一发展趋势。以2003年发生的“非典”为例,就暴露出政府在社会危机管理机制上存在着许多缺陷,以及公众在面对诸如传染性疾病这种直接危及生命安全的问题时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性。我们之所以在公共危机面前暴露出这么多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危机管理还没有形成制度化和法治化。政府习惯于常态下的管理,还没有建立起一种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因此,一旦出现公共危机,就容易按常态下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我们认为,要提高政府在重大突发危机事件中的处理能力,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养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在和平发展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通过模拟危机情势,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能够使政府和公众培养危机意识,这就好像不断进行的消防演习一样,通过演练各种可能在实战中碰到的问题,培养消防人员的消防意识,从而使消防人员能时刻做好防火的心理和物质准备。

  二是建立具有分权性质的危机管理体系。虽然,现在的突发性危机多具有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的高度流动性,但在政府的危机管理上,还是应该多发挥地方或下面的作用。这是因为,分权的政府不仅能促使政府管理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转变,使之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精神,并产生更强的责任感和更高的效率;而且,随着公民对公共政策需求回应性的提高,社会治理多元化的需要,政府建立分权性质的危机管理体系也成为可能。

  三是稳定社会并动员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对社会来说,公共危机造成的最大危害在于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并由此带来社会心理的脆弱,所以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保持原有的社会运行轨迹是首要的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公关和信息公开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力量的参与,一方面可以缓解危机在公众中产生的副作用,使公众了解真相,祛除恐惧,消除危机制造者希望危机伴生的流言、恐慌等副产品,起到稳定社会、恢复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处理公共危机的成本。由于社会力量的参与,信息通道不再堵塞,政府决策的可信度和可行度得到提高,降低了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成本。

  对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如何有效、及时、和平地处理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而经历了“非典”事件后,我们有理由乐观,中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水平,将能够经受突发公共事件高危期的考验。

  作者:早报特约评论员 邓聿文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