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造纸村(图片故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02:41 人民网-华东新闻 | ||||
门石村,山水环绕木竹成林,村民杂姓,172户,640人,世世代代以手工造纸为业。他们的先辈都是各地的做纸匠,在元代,就陆陆续续来到这里或开槽或帮工,一直传承到现在。 现在,门石村往昔造纸的热闹和繁荣已不再。据说民国初期,全县有纸槽4000多户,做纸工人2万余人,年产量2万吨以上。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用纸,即为铅山所产。因为全村家家户户做纸,解放初期就成立了造纸合作社,直属县手工业联社,村民全部吃商品粮,户口簿上的职业写着“造纸工人”;上个世纪80年代初,改名为鹅湖造纸厂,所产手工纸的品种还有“连史”、“毛边”、“关山”、“荆川”等,县土产公司包销。 现在,山还是从前的青山,水还是从前的绿水,但山路上除了鸟声,村子里除了劳作的村民,不见来买纸的人,冷冷清清。因为手工纸成本高,而用于印书、作画、书写等的连史纸和上等的毛边纸又难找市场,现在村民所做的纸只剩下民间用于收谱、祭祀、丧葬、上坟等的一般毛边纸了。尽管手工做纸收入极低,但由于无田可种,“造纸工人”也只能守着这份传统的家业。 《华东新闻》 (2005年08月10日 第四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