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出土距今九千年的石雕人首(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05:03 光明网-光明日报
  通讯员宋醒 记者潘剑凯
出土距今九千年的石雕人首(图)
本报讯(通讯员宋醒 记者潘剑凯)从2005年3月22日至8月5日,浙江省文物考古部门对嵊州市小黄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揭示大量储藏坑等遗迹,出土石器、陶器等器物数百件。有关专家认为,该遗址保存之完好,储藏坑发现之多,石磨盘、石磨石出土数量丰富为江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所罕见,这是曹娥江流域乃至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的重大突破,把早期新石器文化的探索研究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小黄山遗址中,最令考古学家兴奋的是,在第6层出土的距今9000年以前的一件石雕人首。

  小黄山遗址位于嵊州市甘霖镇上杜山村小黄山,周围是曹娥江上游长乐江宽阔的河谷平原,依山面水,地理环境十分优越。此次发掘面积近1000平方米,发掘表明,小黄山遗址原有面积在5万平方米左右,并可区分为大体同时的两个聚落,此类现象为以往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少见。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曹锦炎所长介绍,遗址堆积厚1—2米,依据文化堆积内涵和地层叠压的相互关系,小黄山遗址文化内涵可分成四个阶段,第四阶段堆积遗物显示为良渚文化晚期遗存,而前三阶段则为小黄山遗址堆积的主体,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自身特征也鲜明突出。依据出土的双鼻罐、平底盘与河姆渡文化的代表性陶器具有某种传承发展的内在联系,考古学家推断该类型文化遗存的相对年代距今8000至10000年,是河姆渡文化重要的来源之一。

  曹锦炎所长告诉记者,遗址中大量储藏坑的发现,丰富的石磨盘、饼状磨石、磨球和石锤的出土以及牛骨等动植物遗存的发现,可以推断,小黄山先民已进入定居生活阶段,采集、狩猎是小黄山先民主要获取食物途径,地层中稻属植物硅酸体的大量发现表明小黄山先民已经栽培或利用水稻,这项发现,对农业起源特别是稻作农业起源研究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在第6层出土的距今9000年的那件石雕人首高7.6厘米,玄武岩质砾石,运用钻、刻、掏挖等工艺成形,格外形象传神。考古队队长、省考古所研究员王海明说:“该石雕人首是目前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中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石雕人首,具有很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根据小黄山遗址第一阶段出土的敞口小平底盆,专家确定与浦江上山遗址有着传承发展的递嬗关系,而第二阶段出土的敛口钵、双腹豆等陶器的形态特征和红底白彩的装饰风格又与萧山跨湖桥类型文化同类陶器有着十分密切的传承发展关系。浙江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认为,小黄山遗址文化堆积内涵和地层叠压关系,将浙江省两个年代差距2000年、文化内涵难以比较联系的跨湖桥遗址和浦江上山遗址有机联系起来,“盘活”了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格局,并把早期新石器文化的探索研究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为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浙江省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文化源流及其发展演变提供了可靠的地层学依据、丰富的实物资料和全新的平台。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