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城市化“入侵”乡村生活现代文明“包围”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07:05 成都日报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教授称:以成都为核心的超大城市群将出现在西部

  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究竟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在昨日举行的城市发展战略专题报告会上,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社会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获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李强教授认为目前我国有三种不同的城市化模式,即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模式、中等城市模式、小城镇模式,这三种模式有并行的趋势。而他提出的第四种模式——乡村生活城市化,

让在座的各级领导干部耳目一新。

  小城镇模式适合江南

  李强教授指出:主张小城镇模式的人认为,中国城市化道路有其独特性,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高达2亿多人。大城市解决不了这样多的人口失业压力。因此应发展小城镇,使广大农民由农村迁移到附近的集镇,这是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

  但小城镇模式有其局限性,它适合于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小城镇模式显然不适用。

  中等城市人口密度不高

  李强教授认为,第二城市化模式就是中等城市模式。主张这一模式的人认为,无论是小城镇还是小城市都不是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

  小城镇的集约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低下、土地浪费严重、布局分散,而且城市功能不明显,管理混乱,能源耗费指标高,类似于一种扩大了的农村。因此,与其“撒胡椒面”一样投资于5万多个小城镇或小城市,不如将有限的资金投放于适当数量的中等城市。中等城市人口大约在50万─100万,它既可发挥工业生产与城市社区的聚集效应,又可避免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人口高度密集的弊端。

  西部将出现超大城市群

  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指出,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有其不可忽视的优越性。超大城市是经济活动、商业交往的中心,商业、服务业的需求和消费数量巨大,聚集效应造成了经济的高度繁荣,创造了无数就业机会。在其发展中,周边卫星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卫星城与中心城市相呼应,形成了广阔的经济增长地带。如果将密集型的居住模式与分散型的居住模式相比较,不难发现,前者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与能源、控制环境污染。其优越性在亚洲的模式下表现得更为突出。目前,我国正在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集中联片超大城市区域。他说到,今后可以预见,中国西部将出现一个以成都为核心的联片超大城市群。

  乡村生活城市化可望普及

  李强教授的第四种模式,被称为“乡村生活的城市化”。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大批生活稳定的中产阶层已从市中心迁到了城市郊区居住,他们在郊区的生活方式与城市里面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区别。在当代社会,城市化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即由城市居民所创造的一种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也可能在农村得到普及。

  李强教授说到,他曾在四川、重庆做过调查,询问农民工将来的去处,大多数表示,这些农民工挣够了钱最终还是要回家乡去,办工厂、做买卖,像城里人一样安排生活。因此,乡村生活的城市化有可能成为我国农民未来的一种选择。即乡村仍保留,但生活方式已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机械化的劳动方式、城市化的衣食住行、现代的文化生活、闲暇生活等,这些都与城市中的生活方式没有本质区别。本报记者李兴明(来源:成都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