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德民间中国通不下千人(越洋视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09:39 环球时报

  在德国,有这样一群普通百姓:他们平日里和别人一样在公司里上班,下班后却干着一个“第二职业”———研究“中国问题”。他们的累累硕果,正影响着许多德国民众,甚至政府的决策部门。

  “中国研究”成了业余爱好

  37岁的马库斯·海恩就是这样一位“民间中国问题专家”,他白天在银行上班,业余时间则是“德中交流史”的研究者。海恩说,近年来,“中国问题”研究已经逐步走出象牙塔。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仅注册成公益性质的“中国”主题研究社团就有120多个,估计“民间中国问题专家”人数不下千人。他们的职业也多种多样: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艺术家,还有的是农民……

  丰富多彩的研究形式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民间中国问题专家”研究形式可谓丰富多彩。

  30来岁的杜凯是大众公司的网络工程师。自从迎娶了中国妻子小崔后,他就“不务正业”地利用所长设立了网上“中国信息研究中心”。他对记者说,他的目标是建一个研究和了解中国的信息网站。网站利用地理信息资源,综合了中国历史、社会和科学的数据,很有参考价值。现在连他的中国妻子也感叹不如他对中国了解深入。

  青少年时期曾在中国度过美好时光的马维立,回到德国后,总是利用自己对中国的深刻认识,向德国人讲述“真实的中国”。他还在波恩大学开设了“中国风情”课,并带着德国学生到中国实地考察。

  妮娜、克里斯迪安和托马斯则是3位在中国驻德企业上班的高级管理人员。虽然德国不时有“中国经济威胁论”出现,但他们通过数据、例证等方式驳斥了这种说法。对此,德国国家二台还邀请他们在“中国”节目中做嘉宾进行讨论。

  “正规军”也向他们讨教

  如今,“民间中国问题专家”正越来越受到德国社会的关注,许多媒体、教育等机构竞相邀请他们。如爱好收集中国剪报的自由撰稿人贝埃特,由于日积月累,对中国问题颇有高见,现在已成为一家报社“看中国”栏目的专栏作家。

  而在德国亚洲研究所等国家研究机构的刊物,如《中国时事月刊》、《中国研究》上,也常常可以听见“民间的声音”。亚洲研究所研究员伯特博士认真地说,目前活跃在德国的“民间中国问题专家”,很多人可以熟练地使用中文,他们的研究方法较为科学,虽然不擅长理论,但是他们能刨根问底,联系实际,最后有新的发现。他们的出现,不仅没有影响专业中国问题专家,反而是一种推动,甚至扩大了这个市场。

  德国总理办公室新闻官施密特女士更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政府制定有关对华政策,往往会注意“民间中国问题专家”的看法。政府正在推行一个“新中国问题专家”计划,如在一些城市成立“青少年看中国协作组”,让年轻人更深入地认识中国,使德国在今后的对华合作中,领先其他国家。

  《环球时报》 (2005年08月08日 第十八版)

  作者: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青木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