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孩子夏令营 从精英到大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11:04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学校从夏令营活动中的退出,造成了巨大的市场空白

  本刊记者/孙冉

  《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中,关于夏令营的词条是这样写的:将娱乐与教育结合起来的设施,目的在于使城市儿童熟悉户外生活。

  最早的夏令营约于1885年发祥于美国,当时人们由于都市化的日益发展引起各种返回自然的运动,于是产生了夏令营。

  全国少年儿童冬夏令营活动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刘俊友用精练的一句话向记者阐述了夏令营的基本概念:夏令时节少年儿童的野外营地生活。

  夏令营在美国已经是成熟的产业。美国国家夏令营联盟(NationalCampAssociation)估计,2005年夏天,约有600万美国孩子奔赴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上万个营地。美国至少有24000多个专业夏令营可供青少年选择。

  而在中国,夏令营从建国后出现,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发展期,各个阶段的国情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都在夏令营上得到了体现。

  第一阶段:精英型。在中国少先队建队之初,第一批少先队员到前苏联去参加黑海夏令营。这是最早出现的中国夏令营。出于国际社会主义大家庭外交的需要,前苏联经常组织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少年儿童来参加这种夏令营活动。电影《红樱桃》主人公在影片开始参加的野外活动就是夏令营。

  中国建国初期的夏令营是由国家出资的公益性活动,是免费参加的。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一般只有少数的优秀学生才能参加,具有奖励性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办夏令营的资金来源一方面靠资助,一方面靠社会各界的支持,参加的学生只需要花费往返的路费。夏令营的工作人员也都是义务的。那时只想着为“祖国的花朵”做些事情,没有人想过利用这件事赚钱。

  第二阶段:大众型。1992年,由日本方提出建议,在内蒙古草原上举办了一场中日草原探险夏令营。夏令营中暴露出来的中国独生子女在生存方面的诸多问题,被作家孙云晓所意识到,他所著的《夏令营中的较量》,被《读者》转载,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有上百家传媒参与的大讨论。

  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看了《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后,连续发表了多次谈话,强调一定要抓紧抓好青少年的教育,要把全国少工委开展的五自(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活动深入地开展下去。

  在这场大讨论逐渐淡去之后,国内夏令营的组织者不再只是学校、教委等教育部门,能参与到夏令营中的学生也逐渐增加,这时,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夏令营才开始发展,出现了大批收费低廉的夏令营活动,曾经有全校参加一个夏令营的情况出现,且“吃苦”夏令营风行。

  后来,一些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发生意外,造成学生死亡事件的出现。家长状告学校,屡告屡胜。教育系统为了学生安全考虑,经常发出各种通知,不允许学校组织夏令营等野外活动。

  学校在夏令营活动中的退出,造成了巨大的市场空白。社会上非教育机构趁势占了主导位置,旅行社,文化公司,留学中介公司,个体户,培训机构等都成为了组织者,夏令营出现乱局。

  但与此同时,夏令营也出现了比较成功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仅就今年,新东方教育集团就开设19个夏令营,其中绝大多数与英语有关,截至7月份,已经有超过7318名学员在新东方各类夏令营中学习过。

  市场化的运作使得夏令营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素质拓展型,如以运动、减肥、艺术、心理素质培养为主题的国内夏令营;第二,超越课堂的学习类夏令营,其中以英语夏令营最为火爆;第三,增长见识的游学类夏令营,如海外游学夏令营,以语言学习开眼界为卖点。这三类夏令营各占一定的市场份额,但目前以学习类市场最为看好。(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