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市医界热论医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11:17 重庆晚报

  近来,无论是在官方研究报告还是在普通公众口碑当中,“医改不成功”的基本判断已经成为共识。一项如此重大的改革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制度建设和体制铺排之后,却头顶“不成功”的帽子,的确让人心生悲哀。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我市医界相关人士,请“身在此山中”者谈谈他们的看法。医疗改革向左还是向右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报告,指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国务

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7月28日接受《中青报》记者专访时说。现在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

  这之后,8月初,卫生部在其网站上发布了部长高强近日做的一个专题报告。报告中称:“今后(医疗)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由政府制订统一区域卫生规划,根据公共卫生服务和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确定保留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负责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其余的公立医院可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改制改造成社会非营利或营利性医疗机构。”

  我市一家三甲医院院长称,反叛不意味着否定。从我们医疗卫生体制的现状中不难看出,改革因为失去了核心而迷失了方向。一个医院中私立与公立经营模式混合,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管理方式交错,特别是改革理念上的杂乱无章,使公立医院缺少应有的支持,陷入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医疗体制的改革归根结底是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福利模式,它之所以需要一个整体的战略,是因为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单独取得成功,需要其他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

  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医疗服务体制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欧洲发达国家的高福利型,居民医疗服务基本由政府包下来。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型,居民医疗服务主要由个人和企业担保解决,政府对儿童和老人给予适当补助。

  这两种类型都不适合中国国情。欧洲的高福利型,我国政府背不起;美国的社会保险型,我国居民缴不起。中国的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

  据权威媒体报道,居民个人承担了近6成的医疗费用。卫生部部长高强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由于政府投入比重逐年下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投入占医院收入的比重平均为30%以上,2000年这一比重下降到7.7%。2003年抗击“非典”,政府投入大幅度增加,也仅占8.4%。200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6598亿元,占GDP的5.6%,达到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但其中政府投入仅占17%,企业、社会单位负担占27%,其余56%由居民个人支付。

  “当今世界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大于GDP的增长幅度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外、中国无一例外。”重医附二院院长任红说。随着我国GDP的逐年增长,医疗费用也在增长,理论上讲,即使在政府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老百姓自己掏腰包的金额也相应增加。从这方面看,老百姓很难不觉得看病越来越贵。

  市三院院长刘松涛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他曾在日本参加过关于医疗收费增长的听证会,令他意外的是,老百姓对价格上调反应“迟钝”,几乎没有抗性。后来他才了解到,日本民众医疗费用的自付比例很小,他们为价格上涨部分只需支出很少的钱,然而却可得到医疗技术进步及服务水平提高等更多的实惠,如此一来,价格的一定上扬对老百姓的腰包而言影响甚微,而获得的好处不言而喻。

  就美国模式而言,美国医保覆盖面很大,绝大多数人都有医疗保险,不同病种在不同级别的医院收费不同,并实施医疗补助计划,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的医疗福利。而我国享受医疗保险的人口比例远在50%之下。我们主导医疗机构改革的部门学了美国的市场化,学了美国的高收费,是否也该学习人家的“责任”?保障每个公民能够看得起病,正是起码的政府责任,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是众望所归。公立医院要回归“公益”

  2000年,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卫生部部长高强仍坚持这一划分,只是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坚持“公立”,而不是徒有虚名。目前我国的医疗服务机构中,90%以上为公立医疗机构,如此庞大的公立医院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存在很大矛盾。由于财政投入很少,使相当多的公立医疗机构仅保留“公立”的外壳,内部运行机制却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公益性质淡化。出现了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的状况。有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为了追求收入而损害群众利益。

  那么,是不是政府相应增加了对这些医院的投入,医疗机构就自然而然回归“公益”了?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市三院院长刘松涛说,还拿美国来讲,美国更多的是靠市场来调控,在众多竞争激烈的私立医院中,医生必须靠医术来吸引患者。成熟的市场也使得药品的价格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但是,即便是在美国,公立医院也主要是靠政府财政支持,而且大都是非营利性的。

  “作为医院也好,医生也好,能够让患者公平就医,是医疗机构及医生应尽的本分。”新桥医院一位资深外科医生如此说。“然而这并非单靠医院就可以做到的,就如医患矛盾,事实上背后有很多原因,由于医院、医生是直接面对患者,因此所有的矛盾最终集中体现出来。”他感叹道,作为医生他前两年在国外交流学习时,最羡慕国外的医生好,医院也好,面对病人基本上无需考虑“钱”的问题,这是国外的医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医疗费用方面通过医保细则最大程度对医院和医生进行规范,医生只需要在技术上充分发挥即可。

  市三院一位医生认为,从近年来被公众谴责而行业主管部门屡禁不止的“大处方”、索要患者“红包”乃至“院中院”规避监管牟取最大利润等行为看,若没有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无论多充裕的财政拨款也阻止不了这些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看,要落实“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这样的医改原则,还有很多具体的事情要做。比如如何将分离营利、非营利医院的改革进行到底。

  事实上,医改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关键是,必须选择一条相对正确的改革道路,让大多数人受益。

  记者 钟世萍网络编辑:翁正平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