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倒贴2000万为农民留“饭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11:37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记者 刘泱 实习生 邱珊珊 王霞【金陵晚报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听说,六合有个富民“四句诀”:要想富,减人数;要想富,多修路;要想富,进镇住;要想富,多“栽树”。区委的同志解释道,“减人数”就是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多修路”就是改善道路交通条件;“进镇住”是鼓励富裕农民变市民,提高城市化率;最后一句“多栽树”,是调整农业结构的形象说法,是力求发展都市型农业,帮助农民“土中刨金”。据介绍,这些年来,六合区一直把富民作为首要任务。到2004年末,仅原六合县居民存款余额就达

到45亿元,比2001年末净增了21.5个亿。

  擦背大军一年赚回6000万

  据介绍,为把已经习惯“上午晒太阳,下午打麻将”的闲置劳力“赶出家门”,六合想尽了办法。新篁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小镇,但“擦背、跑堂、打井、装潢”4支农民打工大军,近年来却在全国叫出了一定的知名度。其中,仅擦背一项,全镇就有5300个身影散落在北到哈尔滨、南到深圳的浴室,每年挣回的钞票均在6000万元以上。镇党委书记谢庆森说,每到春节前夕,从四面八方飞往新篁的汇款单真的是“堆积如山”,3年来,仅镇信用社一家的居民存款余额,每年都以500万元的速度递增。不过话说回来,六合面积这么大,农民都去打工了,谁来种田?记者获悉,以马集乡为例,乡里的年轻人大部分进了服装厂,一些田就由种田大户承包,当有200亩地没有人要时,几个村干部包了下来。种田、插秧,付钱请外地人来忙,一年下来,每人分得1万多元钱。村干部说,一人种一二亩地无利可图,把一二十户人家的地归一个人种,种田就是个赚钱的行业。

  15万食客涌向龙袍品汤包

  六合地大物博,特色产业可以说是顺手拈来。比如横梁镇的雨花石、龙袍镇的蟹黄包、竹镇的小磨香油……每一样都是农民致富的法宝。就拿龙袍镇的蟹黄汤包举例,从2001年起镇上连办三届的汤包节,汤包节期间餐饮业收入由500万元增加到1500多万元,还引进了数十个项目,吸引镇内外资金2亿多元。去年的国庆长假,对于龙袍镇大大小小的蟹黄汤包店老板来说,可谓名副其实的“黄金周”。记者了解到,在短短的六七天时间内,已经有至少15万人冲着蟹黄汤包到这里尝鲜。有的饭店生意实在太好,老板不得不咬咬牙把客人往外赶,最多的一个中午就回掉了500位客人。龙袍镇的镇党委书记严汉平告诉记者,龙袍镇30多家酒店在黄金周期间天天爆满,通常是店里开个近百桌,店门口再摆上十来桌,还不够客人坐的。饭店准备的材料经常是一顿中午饭就全部用光了,都要农民从菜地里紧急调菜过来。由于龙袍的汤包手艺不得外传,通常每个店负责做包子的大厨都是老板本人。这两天,饭店的老板们每天晚上做包子要做到凌晨2点,早上4点钟就又从床上爬起来忙活。一家店每天卖个五六千只包子一点也不稀奇。

  政府倒贴2000万为农民留“饭碗”

  六合的领导班子有一个共识,农民光靠种地发不了财,要有班上,农民才会有稳定的收入。六合区麦科特公司原来是一家国有企业,这家公司今年面临二次改制。当时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卖地开发,政府可以净赚800万;二是引进外部资金,不过这样一来,政府要倒贴2000万。主管部门考虑再三选择了后者,因为看中的是企业能吸收800到1000人就业。吸收当地农民就业多少已经成为六合衡量外来企业的一把标尺,投资4.5亿美元的法伯耳纺织有限公司一期工程今年年底竣工后就可以增加就业近2000人,5年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吸纳劳动力1万人左右,项目负责人表示,“其中很大部分要在本地招收”。目前在六合各乡镇,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了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家眼里的“掘金旺地”。从2002年到现在,短短两年多时间,仅落户各街镇的服装、玩具出口企业,总数就超过了200家,吸纳劳力总数达6万人。(编辑 田木)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