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少年身悬车底狂飙142公里(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12:54 信息时报
少年身悬车底狂飙142公里(组图)
缩在疾驰的大巴车底,小君浑身擦伤。

少年身悬车底狂飙142公里(组图)
小君藏身在车底的底盘和钢轴之间

  成都消息

  前天下午1时30分,一辆从成都五桂桥汽车总站出发的大巴车,顺利到达成渝高速资中服务站。驾驶员下车检查后轮车胎时,竟发现一名浑身是伤的小孩“贴”在大巴车底盘处……他为什么要钻进车底?在2个小时零15分钟的时间里,大巴行驶了142公里左右,且在高速路狂奔途中,他是怎么挺过去的呢……

  藏身大巴后车轮狭小空间

  前天下午1时30分,一辆车牌号为川A33779的大巴车(成都至泸州)顺利到达成渝高速资中服务站。客车停靠在站内,司机闻师傅对车况进行检修。当他检查到后车轮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后车轮的底盘上,竟然“贴”着一个10多岁的孩子。服务站负责人孙传武闻讯赶到现场,大声叫这名孩子出来,却没有任何反应。任凭大家怎样呼喊,这名孩子睁着双眼,目光呆滞,一动不动。孙传武想了想,将一支香烟递了过去,不料孩子接过香烟后迅速把它塞进了嘴里,并大口大口地咀嚼,随后吞了下去。见此情形,大家无不感到心酸和难过。先后有多人劝说,但这个满面是灰、浑身是血的孩子依然蜷缩在后车轮钢轴与底盘之间的狭小空间内,不愿出来。他的衣服和牛仔裤已经烂成了条状,状况惨不忍睹。

  后来经过服务站治安队长王陈的劝解,孩子慢慢钻了出来。大家这才看清楚,孩子只有1.4米左右高,身体瘦弱。可能因为疲劳、饥饿,孩子说话颠三倒四,根本不能和人正常交流。工作人员为孩子准备了饭菜,他很快把一大碗面吃了个精光。吃完饭,王陈帮他洗了澡,又给他换了一套干净衣服,将他送到了附近的卫生站疗伤。

  记者在医疗站内见到了这个自称小君(化名)的孩子。他的臀部、四肢等处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口,粗略一数有近20处擦伤。

  少年:藏身车底为免票

  小君自称家住重庆市潼南县五桂镇7村。两年前,父母在昆明打工先后遭遇横祸身亡。8月2日下午,他特别想念父母,就借钱独自一人乘车到昆明给父母烧香。6日准备乘车返家时,身上只剩下几十元钱。他购买了昆明到成都的半价票,并于7日上午到达成都五桂桥客运站。

  由于身无分文,他两天来什么东西也没吃。8日凌晨,他在车站发现大巴车右后轮之间的大钢轴与车底盘之间有较大的空隙,于是尝试着把身体塞进这个缝隙,居然成功了。他又发现只要把臀部塞在钢轴与底盘之间,双脚和双手紧紧缠在钢轴上,不用费很大的力气,就可以保持身体离地。这让他萌生了躲在车底,乘“免费车”回家的念头。

  车没有启动前,他感觉很轻松。过了很久,车发动并开始走,他感觉车轮就在耳边转动。行驶途中,起初他尽量把身体的重心放在钢轴上,双脚扣住,双手紧紧抱住钢轴,基本不用多少力气。但车上了高速路后,车速越来越快,他的身体开始来回颠簸。过了半个小时后,他感觉胳膊有些发软,臀部不由自主开始下坠,每次都要费很大的劲才能再次把重心保持在钢轴上。

  又过了约半个小时,他的左手肘部被擦伤了,感觉钻心地疼痛。他想过干脆放手算了,但车速很快,他担心落下来后车轮会碾过身体。无奈之中,他只能咬牙坚持住。后来时间长了,他感觉双手越来越酸痛,脑袋也昏昏沉沉,但还有一个意念,那就是抱紧钢轴,这样就可以保命,早点回家了……

  小君称,车到达资中服务站之后,他昏昏沉沉,根本没有听见有人喊他,所以过了10多分钟后才出来。

  司机:车底藏人 闻所未闻

  38岁的司机闻师傅说,他从事长途客运已有5年时间了,这样的奇事他还是头一次遇到。闻师傅回忆,前天上午10时许,他对出发前的客车做了一次全面检查,确定当时底盘上没有人。随后,客车又经过了车站工作人员的安检,方才进入9号站台等待乘客上车。上午11时15分,客车准时驶向泸州,一直保持着80公里的时速,中途没有停过,直至到达位于资中的休息站。吃完午饭后,闻师傅对汽车底部进行发车前的检查,才发现这个藏身车底的男孩。

  车站一负责人带着记者实地考察了一番,这款中型客车底盘尾部,有平衡杆和发动机固定器可以让人攀附。据该负责人称:车辆行驶的时候,由于路面不平,平衡杆会上下起伏,所以攀在平衡杆上是相当危险的,再者,车辆行驶会产生巨大热量,没人能在下面待很长时间。车辆进站时要通过安全检查,所以有人吊在车底部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做这行30多年了,从没有听说过有这种事。

  前晚9时许,记者接到小君重庆老家来的电话,称孩子在说谎,其父母均健在。记者随即电话采访了小君的父亲蒋大明。令人震惊的是,小君父亲说孩子因与母亲发生争执离家出走。听说孩子钻进车底受了伤,他非常担心,一再询问孩子的伤情。《成都商报》供稿(来源:信息时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