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把上海话和海派文化传承下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13:39 解放日报

  推广普通话,已被上海人认可并付诸实践。

  与此同时,上海话是否日渐弱化?怎样增强上海话吸引力?

  暑假里,大同中学一批学生进行了题为“上海话现状及发展”的课题调查,体味上海话的分布与变迁,思考上海话的传承和发展。

  上海话遭遇尴尬

  学生们发现,在普通市民的生活场所,如居民小区、公园、大卖场、公交轮渡口,成人们大都讲上海话,并带着浓厚市井气息。而在学校、办公楼、会场等比较正规的场所,人们基本用普通话交流。在富有上海传统特色的福佑路小商品市场、豫园等地,八方游客以普通话为主,大多数商贩也都是外地来沪人员,难觅上海话踪影。

  同时,年龄越小的上海人越不讲上海话,甚至不会讲上海话。同学们发现,老年人使用比较纯正的上海话,而普通话水平不高。中年人普通话讲得好一些,但常需要一些上海话的帮助才能确切表达想法。年轻人则相反,普通话说得很标准,讲上海话却有一些“洋泾浜”。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孩子讲上海话就费劲了,无论在学校、家里、公共场合都讲普通话。有意思的是,只要面对小孩,许多成年人会马上从上海话转讲普通话,不少老人也操着生硬的普通话与孙儿对话。

  “从长远来看,上海话的传承遭遇尴尬。”学生们在调查报告中写道。

  喜欢上海话理由多

  尽管讲一口顺溜的普通话,高中生们对上海话还挺有感情,这也是此次课题调查的起源。

  上海话留存着古代江东文化气息。学生陈洁记得,语文课上学古诗,发现有的诗句不押韵。老师让大家用上海话读,一读就押韵了。上海有五方杂处的特点,上海话中“行话”特别多,还有许多生动形象的用语,能更贴切地描摹事物。大同中学部分来自外省市的学生,对上海话充满好奇,课余常找上海同学学说上海话,上海同学也会说些俚语考考他们。

  学生们感到,海派文化应该中西融合、雅俗共赏;但现在日常生活中,它的“俗”似乎占得多了些,甚至一些比较低俗的用语,反倒被一些上海人“津津乐道”,这样的上海话在孩子们看来,自然没有传承的必要。

  提升上海话文化档次

  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伦新等认为,上海话是典型海派文化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正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有必要传承和发展上海话,不断提升上海话的文化档次,使之与普通话、英语形成共同存在和发展的格局。

  学生朱远骋说,专家的点拨让我们懂得,仅仅要求上海人不要忘记上海话是不够的,真正能让上海话传承下去的,是不断增强海派文化对大众的吸引力。上海年轻一代要了解并弘扬海派文化,不要扭曲了海派文化的内涵。

  学生们认为,一段时间粤语的风靡,与粤语流行歌曲对大众的吸引有关。因此,上海话也需要好的艺术形式和载体来传播,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学生们建议:多播放一些优秀的上海话电视剧;海派情景剧在搞笑的同时,能否更多地体现优秀文化内涵;在电台开播学上海话节目;在幼儿园、小学开设上海文化选修课程;在一些有上海传统特色的景点引入优秀沪剧表演等。

  本报记者 徐敏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