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寄语新闻爱好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14:04 人民网

  不少青年朋友憧憬新闻工作,有道理。从新闻这种职业的特点说:从业人员经事较多,阅历较广,眼界比较开阔;许多新事物、新问题逼着你作出回答,这就更要学习,所以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进步常常比较快。

  新闻记者写的多数东西公开发表,给众人看。或褒或贬,扬善抑恶,对读者、对社会直接发生作用,影响较广,积极作用较大。这是新闻工作吸引人的另一原因。

  担子重,压力也重,我从事新闻工作六十一年(加上离休后继续笔耕时间),经常昼夜颠倒,时时诚惶诚恐。压力大,有好处,逼着你小心谨慎,努力拼搏。有人说新闻工作好处多,但很需要有些牺牲精神——工作时间和其他方面。这种牺牲也有回报:锻炼从业人员,使他思想比较严密,处世比较谨慎。

  现在我国各方面都在飞快发展,经济建设更是突飞猛进。这同我初学新闻工作的年代不可同日而语,抗日战争之初,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村抗日根据地,没有新闻教育单位,极少数报社集中了我们这些中等以至初等文化程度的青年人:年纪很轻,党性较强,积极肯干,文字比较清通;谁也没有进过新闻学校,谁也不知道几个“W”代表什么。毛泽东主席号召大家“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我们就“在新闻中学习新闻”。几十年过去,有些人终于“滚”出来了。我认识几位当时的业余新闻工作者——报社的通讯员,后来成为一些有名的新闻单位的领导人。

  近年来情况跟当时大不相同:新闻教育机关培养的专职新闻工作人员多;新闻媒介迅速发展,需要大量新闻工作人员。新闻爱好者大有用武之地。

  是不是新闻爱好者都能到新闻机关工作呢?不一定。这种情况在根据地时代尤甚。四十年代初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最艰苦时期,当时我在《新华日报》(华北版)当记者。这是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机关报——华北第一大报,全社只有五个专职记者,几个人工作很忙。为什么不多找一些人呢?根据地物质条件艰难,养不起。报上刊发的记者稿是少数,多数稿件是新闻爱好者——通讯员写的。报社的新闻通讯科是人数多、力量强的一个部门,负责同通讯员联络,初步处理通讯员写的稿件。现在多数新闻爱好者不能到新闻机关工作,但他们熟悉本部门情况而为许多专职新闻工作者所不及,在本部门发挥的作用,常常超过专业新闻工作者。

  新闻工作者的优秀代表邓拓提倡做“杂家”。他长期在《人民日报》工作,我们同住一个宿舍。我问过他的公务员小师:“邓拓怎样利用业余时间﹖”小师说:“他的业余时间都是读书。”“他读什么书?”小师说:“工作完了,精神最好的时候读马列主义。他常对我们说,‘马列主义解决立场、观点、方法问题。一个革命者要像做工作一样读马列主义’。有点疲倦了就读二十四史。他反复读明史,我不明白为什么。”小师说:“再疲倦了,就读文艺书籍。我没看见他玩过,生活够枯燥的。”

  邓拓说的“杂家”是一种比喻,意思是新闻工作者要博览群书,要有广博的知识。我个人感觉现在青年人读书的风气不是很浓,邓拓的主张还有现实意义。我一生与书为伍,现年逾八十,许多道理还是半通不通。书海无涯,都精通不可能。但马列主义基本观点的要义、精髓,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应该清楚,文字应该力求精通,这是当代有为青年应有的条件,新闻爱好者自不必说。

  过去、现在和将来,新闻爱好者不会都成为专业新闻工作者。但爱好新闻这个志趣非常正确。新闻是政治性很强的事业,是引人精练文字的阳关大道,这是有为青年不可或缺的。邓拓在新闻工作上很有造诣,他的宁断不屈的铮铮铁骨,他的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我觉得更是所有青年人的榜样。

  2000年7月

  作者:李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