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张维迎:"不熟"两字,就能抹杀事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21:29 人民网

  就张维迎先生的学术地位、社会地位、政治地位来说,算是“主流经济学家”的一个代表人物了。

  过去,我写了不少文章与张维迎先生进行了商榷,“看中”的是什么呢?“看中”的是他的错误观点,毕竟他是学问的一个代表人物。

  从做学问的基本品格来说,作为曾经是一名“铁杆挺顾派”的张维迎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修正立场,重新回到人民大众一边来,然而遗憾的是,今天张维迎却发表了一通重新让人大吃一惊的话:“我和他不熟,企业我也不太熟”、“我说我对某个企业内部不了解,我从来不会评估某个单个的企业,我所发表的看法,都是针对整体的中国改革评价的问题”……

  应该说,在当时挺顾的“主流经济学家”中张维迎是不遗余力的,甚至可以说达到了声势力竭的程度。请看这一阶段他的言论:“学者要有公信力,我不与无耻的人论战!”“一个缺少公信力的人他对学术是不会严肃对待的,他实际上是在戏弄别人。一个学者要有公信力,首先得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其次要有严谨的学术态度。”“最近兴起了一股妖魔化、丑化整个中国企业家队伍的舆论。我们不能低估这种舆论对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危害性。”“知名学者的社会责任还包括说话应该非常慎重,因为你的言论会带来相当的社会效应,对社会的舆论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在2004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张维迎更是坦承他20年来一直为企业家说话,并说出“最高能力的人从事企业”这样的话……

  一般来说。当两个人进行你死我活式的生死搏斗时第三者是决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参与介入的,然而就是这个张维迎不仅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地参与了,而且成了“挺顾”中的先锋官……为什么这样?“不熟”两字就能将原因解释清楚了,恐怕连三岁的孩子都骗不了的,张维迎解释实在是违背人的行为的基本常识的啊!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不是惟一原因)是被钱“闹”的。顾雏军出钱、在北京召开了“科龙20年发展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一大批“主流经济学家”欣然大造特造“挺顾”的舆论。于是,学问家们做学问的基本准则就没有了,做人的道德良心底线降低了,判断事物和现象的是非标准模糊了,连想都没有想就坐进富豪的怀里。

  我记得有位伟人说过,在阶级社会中一个人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那么,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我想,一个人也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的,经常会被“利益”牵着鼻子走,尤其是当被“利益”蒙住了眼睛时,就一不留神地当上了富豪集团的代言人,广大人民的利益,社会的利益,统统都被扔到一边。

  以上就是我对张维迎先生“不熟”两字的注解。

  附带说一句,我从来都不承认中国社会存在“主流经济学家”,然而在我的文章中却经常出现“主流经济学家”这六个字,为什么?因为从没有听说过有“主流法学家”、“主流政治学家”、“主流社会学家”之说的,我是将它作为贬义意义上使用的,带一点讽刺、挖苦,又兼有调侃成分,因而经常在它的前面加上“所谓的”这三个字。

  为什么要在贬义意义上使用?因为在我的词典里这些“主流经济学家”有以下四个基本毛病:(1)没有自己的学术观点,大部分是从西方自由经济家那里“批发”来的,样子很是吓人的;(2)一屁股坐在富人的怀里,什么“代价论”、“冰棍论”、“靓女先嫁论”、“财富向精英倾斜论”等,全然不顾中国的国情,全然不顾广大老百姓的利益,在那里叫嚷;(3)充分地利用自己的那种“居高临下的学术地位”的优势,恰到好处地利用地方权力者的权力,硬性推行他们的所谓“改制”,将一些地方、部门的改制搞得乱七八糟;(4)“乱中取粟”,不先时机地、马不停顿地“学术走穴”,互相哄抬“出场费”,成为学术界中先富起来的人。

  总之,像这样的“大家”,用“不熟”两字来进行文过饰非的“总结”,是无论如何不行的,亦是说不过去,恐怕还得来一个“脱胎式的反思”,将立场回到广大的人民一边来。

  作者:网友:邵道生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