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郑绵平的西部传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10:45 中国青年报

  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郑绵平的过程,仿佛在阅读一部西部传奇故事。

  在近半个世纪的盐湖地质勘探生涯中,郑绵平的足迹遍及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行程相当于3个两万五千里长征,他曾3次带队挑战罗布泊,对青藏高原上百个盐湖进行了深入考察,创立了新的综合交叉学科———“盐湖学”。他以自己的勤奋、执著与开拓精神

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生。

  今天,这位年过七旬的传奇人物仍然奋战在青藏高原。

  1957年10月2日,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畔。清晨,郑绵平约上柳大纲教授边散步边谈工作。突然,郑绵平停下脚步,蹲在一个浅坑边,盯着坑里的一汪卤水发起呆来。

  郑绵平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抠下来几颗盐晶,看了看,一下子放到了嘴里。谁也没想到,郑绵平的一尝,竟然率先在察尔汗盐湖发现了钾盐矿物———新沉积的光卤石。

  后来,经过对全湖的坑探和钻探,科研人员圈定了120平方公里面积内断续分布的老光卤石以及全湖的富钾卤水。今天,察尔汗盐湖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钾盐基地,并被公认为陆相钾盐矿床的典型。

  1989年10月7日,新疆罗布泊孔雀河故道。这是一片“死亡之海”。郑绵平和他的考察队员们乘着3辆车,沿着干涸的河床向罗布泊中心地带挺进。

  这已经是年过半百的郑绵平第三次率队进入罗布泊了。郑绵平预测,与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对称的荒漠地带,也就是曾经被人们猜测为“神秘的游移湖”的罗布泊,蕴藏着钾盐资源。如果能够证实这一猜想,将继发现察尔汗钾盐基地后,进一步打破“中国严重缺钾”的尴尬状态,从根本上解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深入生命禁区,谈何容易。第一次探索,考察队到达罗布泊边缘地带,却因为车辆故障,不得不中途返回。第二次,他们改从已经废弃的原子弹爆炸中心插入,绕走风蚀形成的“魔鬼城”,但是,他们持有的地面定位系统太落后了,最终迷失了方向,再次无功而返。

  第三次进入罗布泊,郑绵平发现了一条被后人称为“郑绵平小道”的新路,终于抵达罗布泊中心地带,并通过踏勘取样,化验分析,最终确定罗布泊的盐卤中确实含有钾盐矿物。如今,“死亡之海”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钾盐生产基地。

  上世纪80年代,郑绵平两度率队来到青藏高原扎布耶湖考察,在湖中发现了天然碳酸锂。在郑绵平的带领下,科研人员终于查清了扎布耶湖碳酸锂的分布情况,并摸索出一整套锂盐开发、提取的成熟工艺,形成了中国最大的锂盐生产基地。

  1999年8月,美国死谷。第七届国际盐湖会议正在这里举行。作为中国盐湖学的奠基人,郑绵平在会上发表了特邀报告《论盐湖学》。

  《论盐湖学》得到与会同行的一致好评,其基本观点被列入改组后的国际盐湖学会章程。不久,国际著名学术刊物《水生生物学报》也在显著位置发表了这篇论文。

  盐湖学的创立为推动盐湖科学的综合研究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实现了对盐湖研究的认识由平面的、单维度认识向立体的多维思考方向的转化。

  据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作者:新华社记者 张晓松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