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过劳”,一声叹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12:12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卢玉春

  又是一起让人惋惜的高校教师“过劳死”。何勇,这位年仅36岁的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导,因“弥散性肝癌晚期”于8月5日与世长辞。家属与学校同事公认的死亡原因是过度劳累(昨日本报第15版)。

  也许,面对这类消息,我们除了惋惜,还是惋惜。4月10日,59岁的艺术家陈逸飞去世。如果再算上今年1月去世的36岁的焦连伟和46岁的高文焕两位清华大学教师,以及去年10月去世的均瑶集团董事长———38岁的王均瑶,中青年的“过劳死”现象已经不容回避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的确,如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但不可否认,人们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了。如果说,艺术家是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去,企业家是为追求无限的财富而逝,大学教授是为追求深奥的学术而走,那么,一些普普通通的现代人又是为了什么呢?依我看,大多数大概是为了生存。处在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年龄,下有小,上有老,不努力不行。否则,就有可能落后于别人,心里不服;干不出业绩来就有可能被炒鱿鱼,丢掉了饭碗;挣不到足够多的钱,孩子就有可能没了学费、老人没了赡养费,等等。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4月12日~13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央视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施了一项调查,在接受调查的1218人中,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人占65.6%;其中,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人已经超过20%。对一个人来说,精力总是有限的。倘若一个月干一年的工作,一年干几年的工作,必将导致自己身体和心理的不堪重负,自己搞垮了自己,最终反而得不偿失。所以,对有些人来说,不是要不要自我加压的问题,而是要学会自我减压、减负,有道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除了自我减压、减负外,还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关爱为本”的思想,上级以下级为本、领导以部属为本、家人相互为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去无形地给同志、部属、亲人施加压力,不让他们每天活得很累、活得很无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