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05MBA就业走出淡季 名校MBA成争夺对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16:40 青年时讯

  MBA人才在中国职场曾经历过一个由“牛市”到“熊市”的过程,从最初的被热烈追捧,到前两年的不屑一顾。但在2005年,如小树经历了冬雪严寒的考验,又萌生了新绿的枝芽,MBA特别是名校MBA又重新受到企业的青睐。

  薪水看涨

  在清华大学MBA人才洽谈会上,学生们都不慌不忙,胸有成竹的样子,因为他们似乎已经意识到这里是一个卖方市场,许多优秀企业都在向他们抛橄榄枝。

  2004年11月,一份由Topmba.comRecruiterResearch所作的全球调查报告显示,2004年对MBA毕业生的需求量上涨超过10%%。如果排除外部因素的冲击,2005年全球各个行业对MBA毕业生的需求量将有望增加15%%,并且增长势头将持续到2006年。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去年的MBA毕业生的年薪已经接近15万美元。这份名为《MBA2005》的报告对全球全日制MBA课程进行了年度排名,其核心内容是一份对MBA毕业3年后薪水的调查。调查显示,美国10所顶尖商学院学生,现在的平均年薪为14.4492万美元,其中,薪水最高的是哈佛商学院毕业生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毕业生。国际顶尖商学院毕业的MBA依旧是职场的宠儿。

  国内虽然有一些企业以每月2000~3000元的低薪聘用MBA的例子,但是国内MBA名校毕业生薪水则大幅提升。有材料显示,2004年清华经管学院MBA毕业生年薪达11.5万元,而2002年、2003年分别只有10.4万元和9.7万元;北大国际MBA中15%%的学员年薪高于25万元,年薪低于12万元的只占12%%。

  有专家预测,2005年MBA毕业生,尤其是有一定管理经验的MBA毕业生,将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只要其对薪资要求理性的话,薪资总体会令人满意。因为学校在经过几年的MBA教学经验积累后,他们的毕业生已经开始慢慢适应市场对他们的要求,而不再仅仅是绣花枕头了。可以说MBA毕业生已经变得货真价实起来。

  对于MBA的升温迹象,专家分析,经过几年的积累与摸索,中国MBA离MBA的真正涵义越来越近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甚至用经济学外部连带效应中的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做了解释,并断言,当MBA走过“虚荣效应”,进入“攀比效应”时,中国的MBA市场就会逐渐热起来。

  外企在华抢聘MBA

  由于外企有成熟的管理制度,经理人职权明确,那里的待遇与国际背景也极具吸引力。因此,外资企业一直以来都是MBA的首选。Topmba.comRecruiterResearch的全球调查报告显示,对MBA毕业生需求最大的行业当属金融和咨询业。2001年至2003年,全球投资行业人才需求陷入低谷,但2004年开始全面回升,几乎所有的投资银行都在积极招聘MBA毕业生到合并和收购、贸易、研究、销售以及基金管理部门。几乎所有大的金融机构都纷纷回到校园,展开激烈的MBA争夺战。

  2005年伊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满三周年,此后的三年中国将进入所谓的入世“后过渡期”。统计显示,截至2004年10月,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204家营业性机构和223家代表处。据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布鲁斯·莫利预测,在未来10到15年,中国金融市场约30%%的份额将由这些外资金融机构分享。

  外资金融机构为拓展在华业务,需要推进本土化人才战略,首先就是布好“棋子”,也就是招聘人才,因为在2006年、2007年,这些外资机构将迎来用人高峰。而“就地取材”,招聘本土人才是他们的首选。

  3月3日和3月16日,华尔街金融巨子J.P.摩根、摩根士丹利先后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万众楼举办招聘说明会,而且两家都异口同声地表示,今年的招聘人数量将会增加,招聘工作将更强调实效。渣打银行2005年计划从高校招募约40名大学生;汇丰银行每年在内地名高校招收优秀人才,送至香港和伦敦的培训基地进行2至3年的培训,然后回来担任经理。

  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本土招聘的原因不难理解:网罗本地金融人才快捷有效、成本收益率相对较高;而且,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要求跨国金融集团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用优秀本土经理人代替代价高昂的外籍高管人员,也是跨国金融集团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外资企业全面采用总部的运行模式,在中国可能遇到了法律和体制方面的障碍,更需要有洞悉国内制度背景的人才。

  中国MBA还有待优秀

  与跨国金融机构声势浩大、场场爆满招聘相矛盾的是,招聘会后真正能走入这些外资大企业的却不过寥寥数人。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与美国顶尖大学的毕业生相比,中国MBA在某些方面尚有明显差距。

  “美国的MBA教育是1908年开始的,中国的MBA是1990年开始办的,前后差80多年的历史。MBA需要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为舞台,而国内还不能提供足够的舞台供MBA毕业生发展,中国商学院还没有一家到达优秀的阶段。”中美&中法管理学院刘宝成院长说。

  中国MBA教育更多强调的是迎合企业的需要,很多MBA学生到商学院来,他们希望能批发到一个立竿见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实际上这样的人需要的只是一个培训甚至是一次咨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民助认为,MBA毕业生必须要有工作做,但商学院绝对不可以因市场的导向随意改变自己的MBA教育。商学院实际承载更多的使命应该是教育人才,并不是简单输送帮助公司在短期内上市的人员。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酉民教授对于中国MBA教育感触颇深:“哈佛商学院和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一种偏重案例,一种偏重理论知识,很难说哪一种模式更好。哈佛案例很多,哈佛的学生出来很容易介入社会,他们的特点是用一点点数字说一大堆话;麻省理工的学生是用一大堆数字说一点点话,但麻省理工的学生后劲更足一些。每一个大学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模式将培养出不同的人才,像北航、北邮在走MBA专业化道路,而清华就在走综合性道路。哪个对,哪个错,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