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跨洋并购时代到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16:40 青年时讯

  并购现状并不理想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金伯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我国政府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走出去”组成部分的海外并购,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实施海外并购对企业的要求很高,应当循序渐进,不能刮“一阵风”,不宜过度提倡。仅靠资金和低成本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康荣平研究员曾参与主编2001年的《中国并购报告》,他向记者介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几乎全部属于后发展型,所谓后发展型的主要特点有:一是该类企业开始国际化时,其行业的国际市场中已充满了跨国公司,即后来者特征;二是该类企业的核心技术主要是从外国引进的,即技术依赖者特征。

  他还指出,中国企业的并购之路完全是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基础上走过来的,摸着石头过河就难免遇到沟沟坎坎,所以并购案例中真正算得上成功的并不多。在国外,发展成熟的大企业并购成功的几率也只是勉强达到40%%,而中国现在的状况还达不到这个数字。

  金伯生主任分析,中国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明显,有的企业目前也初步具备了海外并购的资金实力。但被并购企业国家市场的差异、法律上尤其是劳工法的限制,以及企业文化上的冲突等等,都将对并购能否成功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时,一定要对此做详尽的调研和准备。同时,他还认为,从目前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般都是其他国家的弱势企业,这些企业或者即将退出市场,或者业务规模大但利润率低。

  据了解,TCL几乎没有动用现金就收购了汤姆逊的资产,但是汤姆逊也保留了电视机业务三分之一的股份,并且有权将其转换成TCL的股份,同时,在TCL收购汤姆逊的电视机业务时,电视机中最值钱的元件显像管的生产却被排除在交易之外。

  而联想则不仅以现金和承担债务的方式向IBM支付了17.5亿美元,还让IBM获得高达19%的联想股份。有专家认为,在这两笔交易中,西方企业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就退出了不盈利的业务,还获得了低成本的选择权,使它们能够在中国公司成功地将业务扭亏为盈之后,也能得利。两笔交易对西方企业都极其有利,但对中国人来说,却是前程难料。

  并购少经验缺人才

  中国企业铺天盖地的海外并购事件似乎在向全世界宣示:中国已经进入并购时代。这样的判断是否恰当?毫无疑问,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中国必将进入一个跨国并购的时代,这是一个迟早的过程,但是现在到这个时候了吗?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康荣平研究员认为,近几年来,中国企业一系列的海外并购事件已经说明了,中国企业的并购时代已经到来了,不管并购的成功几率如何,也不管并购的规模怎样,事实上并购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并购的事件几乎在每个大型企业身上都存在,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经济现象。而中国银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执行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则认为,最近集中出现的海外并购并不能说明具有实质意义的中国企业的大并购时代到来了。并购既是企业地理进而市场意义上的扩张,更是一种随着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进而实现产业高度的上升。在并购面前,中国企业面对两个问题:我有什么能力?我能整合谁?遗憾的是,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擅长的行业和产业并不多。因此目前中国企业的购并特点基本上是一种合并同类项的模式,是以平面扩张为主,而非产业爬升式的扩张。

  且不论二者的主张谁对谁错,事实上,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势在必行了。海尔掌门人张瑞敏曾说过:“海尔的国际化到了一个关口,正遭受国外竞争对手的阻击,过去了就是成功人士,过不去就将成为烈士”。有专家分析,中国公司认识到全球性的规模会降低成本,而且研究开发工作和品牌现在都是全球性的。在已经全球化了的行业里,中国公司别无选择,只能进军海外。

  如何快速做大做强几乎成为全球企业家共同的梦想。近几年来,全球企业包括中国企业兼并和收购的速度惊人,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来壮大公司的实力成为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快捷路径。并购俨然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你不随波逐流就要被浪头打到海滩上,被晒干晒死。

  康荣平介绍,企业要实现并购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资金,二是经验,三是人才,对中国大多数企业而言,能够具备的一般只有第一条而已。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财富增长很快,居民的储蓄存款大量增长,企业积累的资金也高速增长,基本上国内已具备向海外大量投资的资金条件。同时,中国一直保持大量地引进外资,始终是资本净输入的国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以后,通过购买国外原材料、对外投资、跨国并购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发展成为比较合理的选择。他指出,虽然有了资金做收购准备,其实国内很多企业还不具备后面两个条件,要经验没经验可循,要人才也少有真正能够帮企业渡过收购和整合难关的人才。

  并购切勿操之过急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的一连串的“大手笔”并购行动,让国内媒体欢呼不已,也使广大市民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然而专家指出,中国企业仅初步具备了实施海外并购的部分条件。无论在经验上还是其他方面,中国企业整体上远未发展到能实施大规模海外并购的阶段,对此不能操之过急。

  康荣平分析,由于中国企业没有真正的跨国并购经验,也缺乏跨国并购谈判能力,因此此前的多次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让我们看起来还称得上“划算”,因为毕竟还是得到了被购企业的一个品牌效应。实际上,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能算得上成功的不多,根据国际惯例,判断企业并购成功与否有个标准,就是看这个企业并购后三年平均股价是否高于同行业平均股价,如果高就证明是成功的并购。现在很多完成并购的企业都还没有达到三年的期限,但是就目前的状况看还不容乐观。完成并购的TCL至今还未尝到海外合资的甜头,2005年第一季度业绩发生亏损,4月30日,TCL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公司第一季度亏损额为3.27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则盈利2.48亿元人民币。

  康荣平还分析,中国企业并购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太急躁,一心想扩大自己却忘记了要去并购的对象是不是合自己的胃口。他比喻道:“海外并购就像吃饭一样,想长胖是好事,但是不能妄想一口就吃成个胖子,明明一顿只能吃两个馒头,但是非要吃十个,这样非噎着不可,要懂得少食多餐的道理,一点一点吃,才能完全消化,‘蛇吞象’固然可贵,但是要能消化才是本事,否则适得其反,不但不能赢利,还要成为企业的包袱”。

  当经济遇到政治

  7月1日,美国众议院以333票赞成、92票反对的压倒多数禁止布什政府批准中海油并购联合石油公司,更以398票赞成、15票反对通过无约束力法案,要求布什政府立即全面调查这起并购案,提案宣称中海油并购联合石油公司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有专家称,实际上中海油是输给了美国的政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康荣平研究员分析,近年来,中国的和平崛起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瞩目,所以,中国任何稍微大一些的经济举动都会引来全世界的目光,尤其会受到当事国及其民众的关注。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计划会引起美国政府及民众的强烈反应,国内相关专家当初也想到了这一点,但是没有预料到抵触情绪会这样激烈,不过这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

  据了解,根据国际法的规定,美国对外资并购美国企业实施安全审查并不违反国际法,这是行使国家主权,任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都不禁止主权国家政府根据国家安全目的而对贸易、投资、金融活动实施某种限制。作为主权国家的政府,美国政府有权力、也完全可以对来自任何外国的投资进行国家安全审查。

  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此番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早已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商业并购范畴,它太具有象征意义。商业利益背后是国家利益,尽管美国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国家,但完全没有情感因素在里面是不现实的。作为全球经济领跑者,美国一些阶层不愿意看到本土大公司被收购。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中海油的退出使这宗饱受美国政界反对的竞购画上了句号。它可能对中美经贸关系产生持续的影响。英国BBC的报道认为,美国政治确实是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最大的阻力。除纯粹价格考量之外,中海油的收购其实早已在美国成为政治事件。中国企业赴美收购,应该了解到并购的价格并非是谁出价最高就卖给谁。这可说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买卖。

  当并购遭遇成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金伯生研究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并购协议的签署,仅仅是个开头。实施海外并购后如何将业务、资源进行整合,才是整个并购成功的关键。”

  全球并购整合业务合伙人JackProuty先生在总结当今并购的70/70现象时指出:当今世界上70%%的并购后企业未能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70%%失败源于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企业并购后整合难,但最难的莫过于企业文化的整合。许多企业在并购前一般只重视战略和财务因素,忽略两家企业并购后文化的兼容性。

  康荣平也认为,很多企业的确可以凭借资金的实力完成对其他企业的并购,甚至类似于“蛇吞象”这样的收购案例也屡见不鲜。但是,能够并购成功只是初步打了个胜仗,究竟能不能真正地成功还要看后面的整合工作进行得如何,以及企业后期的效益情况,能吃得下不算什么本事,还要看你能不能消化得了。他指还出,我们的企业不要只看到并购成功所带来的一时声誉的提升,不要沉醉在媒体和公关的宣传上,其实更重要的工作还在后面。

  当东方遭遇西方

  根据世界著名商业论坛机构ConferenceBoard,最近对财富500强企业中147位CEO和负责并购的副总的调查显示:90%%的调查者认为实现企业并购后的成功,文化因素至少和财务因素一样重要。企业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成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新职责,也是对专业人力资源人才知识和能力的新要求。显然,并购后企业能否化解文化冲突,有效整合文化是决定并购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并购无论是对于公司还是个人,都是一场大的变革,预示着公司及其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业务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大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价值观、行为与外来文化极易发生冲突。如何把这些矛盾冲突处理好就是摆在企业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据了解,目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目标大多选择欧美比较成熟的企业,这些企业已经具备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其员工对企业自身的文化有很高的认同感。作为并购后整合内容的一部分,中国企业需要吸收收购企业文化中先进的成分,同时还必须尝试着放弃原有企业文化中无法被并购企业认同的文化因素。

  据报道,在联想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后,华尔街最担心的也是文化的整合问题。此前,联想曾赴美国招聘了一批精英担任中层职务,但不久后这些人却纷纷离职。据悉,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难以接受联想的某些做法,如每天早晨做广播体操、开大会之前高唱公司歌曲等。社科院康荣平研究员也介绍,联想收购IBM以后,在集团公开使用的语言文字上就出现了矛盾,在中国的机构基本上是使用汉语,而在美国的机构基本上都是使用英语,一家世界顶级跨国企业无法统一语言文字,目前,还没有类似的情况出现在同样规模的公司里。因此,至少我们不能肯定地说联想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有多么成功。

  企业文化的整合已成为了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必修课。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吴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明显的文化差异加大了整合难度。另一方面,海外被并购企业对中国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被并购企业所在国的员工、媒体、投资者甚至是工会,仍对中国企业持怀疑态度和偏见。因为这一点,整合难度就增加。

  有专家称: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时代已经到来了。

  中国企业并购案一览

  华为正与其合作伙伴马可尼 Marconi 商谈价值逾6亿英镑 约合10.7亿美元 的收购事宜。

  联想收购IBM

  收购金额:实际交易价格为17.5亿美元,其中含6.5亿美元现金、6亿股票以及5亿的债务。收购资产:IBM在全球范围的笔记本及台式机业务,获得Think系列品牌。股权结构:中方股东、联想控股将拥有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

  TCL收购汤姆逊彩电及DVD业务

  TCL将把其所有彩电及DVD制造、研发、销售网络投入新公司;汤姆逊将其在墨西哥、波兰及泰国的制造基地、所有DVD销售业务、所有彩电及DVD的研发中心投入新公司。

  海尔放弃收购美泰

  美国第二大家电巨头惠而浦以每股17美元的报价杀入美泰竞购大战,加上承诺承担美泰9.7亿美元的债务,惠而浦的收购总报价达23亿美元。据美泰透露,海尔收购总报价达到22.5亿美元。7月19日晚,海尔集团放弃收购。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

  优尼科董事会决定接受雪佛龙公司加价之后的报价,并推荐给股东大会。

  中海油对此深表遗憾。

  由于雪佛龙提高了报价,优尼科决定维持原来推荐不变。中海油认为185亿美元的全现金报价仍然具有竞争力,优于雪佛龙现金加股票的出价,对优尼科股东而言,中海油的出价价值确定,溢价明显。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