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双声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07:22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昨天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有政协委员建议将七夕节定为我国的情侣节。理由是“现在‘洋节’盛行,而我们更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此言一出,人们众说纷纭。(据本报8月11日报道)

  应打造“中国情侣节”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都会让我想起那个美丽而凄婉的传说。因此,当商家又开始大打“七夕”牌,促销情人节礼品的时候,我甚至想为这些商家叫好。因为比着那些在2月14日哄抬玫瑰花价格的商家来说,他们更富有品位,更富有民族的传统精神,更富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也造就了很多很有文化内涵的民族节日。比如清明节去扫墓,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重阳节登高等等,我们能从中想到“清明时节雨纷纷”的优美诗句,能从中感喟三闾大夫的耿耿忠魂,更能够一家人团聚,共享天伦。应该说,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有理由继承并发扬光大。

  然而随着“西风东渐”,国人却越来越喜欢过“洋节”。什么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之类,渐成野火燎原之势,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种“文化入侵”当中节节败退。在某些崇洋心理的支配下,很多年轻人甚至错误地认为过“洋节”才是新潮、时尚。而那些过传统节日的人却被视为封建、保守和封闭。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向何处寻呢?

  去年韩国要求把端午节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实让国人吃了一惊,出了一身冷汗。但喧嚣过后,国人依然对“洋节”青眼有加,而对中国传统节日倍加冷落。看来,要想让中国传统节日深入人心,政府和有识之士还需要下点工夫,做些工作。昨天本报刊登消息,有政协委员建议将七夕定为“中国情侣节”,这就是弘扬民族文化的很好举措。而且“情人”这个概念本来就是地道的舶来品,与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不符。放着优美温情的“中国情侣节”不过,干吗非要去追逐洋“情人节”呢?①8万川明

  打造“中国情侣节”值得商榷

  阿哲

  今年七夕尚未到来,就大有被“炒热”之势。一些商家大打“七夕牌”,促销情人礼品;更有不少人及文化部门呼吁或建言,要重视“七夕节”,要把它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介质,打造“中国的情侣节”。

  笔者认为,“打造中国情侣节”的倡议,颇有值得商榷之处。

  我们应该认识到,所谓“节日”,就是在固定的时间以特定的仪式表达某种情感或寄托。它是在历史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传统,人们乐于接受,也习以为常。节日正像任何传统文化一样,本身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一些节日现代人依然乐于接受,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春节;而另一些,则因无法和现代生活对接而趋于式微,端午节就是一例。端午很大的一个功能是通过喝雄黄酒、戴香囊等“仪式性”活动,以在气候转暖之际“祛病辟邪”,而现代人显然接受不了这种观念。某些节日的衰落和式微,原因是复杂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反观2月14日的洋“情人节”,也可以证明节日非“人工”可以培植或消灭。洋“情人节”的确是“西风东渐”所舶来,但它迎合了现代青年男女希求火热浪漫的情愫。试想,当此之日,携一束玫瑰(如果你穷的话呢,一朵也可以),在街头献给心上人,或带回家插在花瓶里以待妻子回家,是怎样的一种浪漫体验;而这体验,不分中西。这种“仪式”和情感表达,都切合现代人的情感需求。有需求,自然就会有供给。

  至于过什么样的节,不是什么关乎“天下兴亡”的大事,那么匹夫大概也“无责”,不必也不用理会“有关部门”或“精英人士”的意见,该怎么来就怎么来。你觉得送玫瑰浪漫,就过洋“情人节”;你感到牛郎织女更浪漫,那就不妨在七夕这天送你老婆一朵玫瑰,但不要送她一只木桶,让她跟你去浇菜园,或者认为她有责任跟你过穷日子或在银河边等你一万年。①8责任编辑:陈要逢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