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80年代生人”崭露头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17:36 人民网

  解读“80年代生人”的背景

  1993年,孙云晓的一篇关于中日青少年的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引发了一场关于教育的大讨论,也使人们的目光投向了中国第一代的独生子女。不知不觉中,当年被称作“小皇帝”、“小太阳”的孩子长大成人,开始在时代舞台上崭露头角。尽管他们依然饱受争议,但无法否认的是,站在青春最前沿的“80年代生人”(又称“80后青年”

)开始起飞了。

  在体育界,19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面孔充斥着各支国家队伍的主力阵容,“小巨人”姚明、追风少年刘翔、女蛙王罗雪娟等成了青少年崇拜的偶像,而新一代女排姑娘从不掩饰个性感情表达的洒脱以不亚于她们的坚毅感动了整个国家;在文学领域,韩寒、春树们组成的“少年军团”怀揣他们独有的迷茫、痛苦、沉思和感悟,走入了文坛,也走入了人们的眼帘;在各式各样的论坛里,“愤青”们以他们特有的语言评点国家大事、社会现象,发表各种感想、见解与观点……

  到2005年,1980年出生的人已经25岁了。80年代出生的这代人开始大规模地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与此同时,关于“80后青年”或“80年代生人”的讨论与争议风起云涌,成为各种媒体关注的“热点”。

  2004年2月2日,一位被称为“80后”代表的中国女孩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她直视前方的冷峻面孔。春树与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等4人被《时代》周刊认为是“中国80年代后的代表”,并将其与美国60年代“垮掉的一代”相提并论。文章以“linglei(另类)来称呼他们,认为他们是中国的新激进分子。

  在国内,一些以“80年代生人”为对象的文学作品也相继问世。2004年一本名叫《生于1980》的长篇小说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关注,并引发了对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青年生存状态的热烈讨论。而在媒体报道中,有关这代人的种种评说时有所见:视野开阔、个性张扬、追求功利、自我中心、享乐主义、叛逆、性开放……

  事实上,对“80后青年”的批评由来已久。2003年4月25日,网友“菜园子张清”在一个论坛发表了《为80年后出生的大学生感到羞耻》一文。在文章中,“菜园子张清”说:“80年后出生的大学生们终于要登上历史舞台了。而且历史确实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尽管是中国人的一场灾难,让他们展现自己的风采。然而——SARS来了。他们跑了。”“我真为他们感到羞耻。SARS病让他们现了原形,把这批新一代的大学生吓得抱头鼠窜。当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你们是我所知道的最无耻的一代。”“菜园子张清”的这篇文章迅速在各个论坛上被转载,对1980年后出生的这代人的“声讨”也由“出逃事件”延伸到对他们方方面面的批判,批判者把“80年代生人”定位为“自私、没有责任感”的一代。

  “80年代生人”果真如此吗?应该怎样看待这一代青年?他们究竟是“垮掉的一代”还是“充满希望的一代”?

  作者:王勤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