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向敌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05:06 人民网-人民日报

  季音

  1943年初冬的一天,我们几个从上饶集中营越狱出来的幸存者,悄悄地化装离开了太阳旗统治下的上海,来到南京附近的江宁农村。由于事先已通过地下党取得联系,很快找到了在那里坚持敌后斗争的江宁县委。次日夜晚,县委派人送我们通过了铁路线,摸黑在江边搭上一条小船,躲过江面来回游弋的敌舰探照灯光,渡过了黑沉沉的长江。

  登上对岸后,天已微明。在交通员的带领下,继续往北走了一程。同行人告诉我们,此地已经是淮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边沿区。此时天已大明,远眺一个个村庄,在朝雾中升起缕缕炊烟,晨风吹来,清爽无比,一夜的疲困一扫而空,我们个个都十分激动。啊,我们终于又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又回到了“家”。

  淮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包括淮河以南、津浦路以东一片广阔地区,是新四军二师经过几年与日伪军的抗战,才开辟出来的。到1943年,根据地已相对巩固,日伪军只是占领了六合、天长等一些县城和交通干线,广大农村则在根据地民主政府的控制下。那时,新四军军部和中共华中局也从苏北盐阜区转移到那里,军部设在天长县一个叫葛家巷的村子,华中局设在附近的黄花塘村(盱眙县境内)。离此不远有一个大王庄,是新华社华中分社所在地。我到军部报到以后,先被送到新四军二师教导队(抗大八分校)学习了一段时间,不久就分配到新华社华中分社工作,就在这个大王庄,我度过了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段岁月。

  华中分社负责领导华中敌后苏中、苏北等几个根据地的新闻报道工作,任务很重。但出人意料,全社不到二十人。社长范长江,编辑主任梅益兼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姚溱,下边只有吴青、鲁平等几个编辑。资料室主任赵扬。还有个电台,一个炊事班,这就是全部人马。机构高度精简,工作效率却极高。分社几乎每天都要向延安总社发稿,既有各支社发来的报道,自己也编写一些稿件,姚溱是一个才华横溢、思想敏锐的好编辑,他利用从敌伪报纸上获得的信息,经过筛选研究,写出了一篇篇有见地的形势分析评论,多次得到延安总社的表扬。当时分社除了向延安总社发稿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向华中局和军部首长及时报告国内外的重大新闻。那时物质条件欠缺,各部门都没有收音机,只有分社有一台用人力手摇发电的电台,收听中外广播电台播发的新闻。1944年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急剧变化的一年,特别是苏德战争更关系全人类未来的命运,领导同志对此都异常关心,为此长江同志经常奔波于分社与华中局、军部之间,传送信息。一天晚上,分社电台收到了一则苏德战场上苏军歼灭德寇数万、取得空前大捷的新闻,它表明苏联红军已开始战略大反攻。喜讯传来,全社振奋。长江同志拿到电讯稿,立即骑上马飞奔黄花塘与葛家巷,向首长汇报好消息。马,是当年敌后抗日根据地最快的交通工具。

  我到分社以后,被分配到资料室工作。资料室里拥有各解放区的报刊,还有大量敌伪出版的报刊。淮南根据地与京沪沿线各敌占城市仅一江之隔,交通比较方便,因此敌伪报刊来得快,也来得多。从此我就全身心地投入了这项新的工作。我对资料工作做了个小小的改革,不只是把各类资料剪贴保存,还选择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写成若干篇比较系统的文字,供编辑室参考。这个小改革居然得到社领导的表扬。这年岁末,新四军军部召开先进工作者代表会,我被选为先进资料工作者,光荣地参加了这次简单而隆重的会议。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生活是艰苦的。主食经常是豆类杂粮,一年里只有很少几次“打牙祭”,才能尝到肉味。1944年,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经验已经推广到各解放区。为了改善生活,减轻根据地群众的负担,分社也开展了业余生产,在村边开辟了一块菜地,工余时间就积肥、拔草、浇水,忙个不停。我这个小伙子当然是主力,挑粪浇地成了我的专业。吃上了自己种的菜,味道格外鲜美。

  苏中、淮南、苏北等几个抗日根据地,都靠近敌伪统治中心南京等大城市,她的存在与壮大,对敌伪是个极大的威胁,前几年敌伪军对这里进行了反复的残酷“清乡”、“扫荡”,斗争十分尖锐。到1944年,战争形势的变化,迫使敌伪不得不收缩兵力,根据地也就相对稳定了。当然,敌伪据点与根据地相距大都只有几十里,形势还不容过于乐观,日本人惯于使用黑夜长途奔袭的办法进行偷袭,对此必须保持高度戒备。军部号召我们一面坚持工作,一面要随时准备迎接战斗,我们晚上天天要站岗放哨,密切注意周围的动向。

  人民群众是抗日根据地得以存在和壮大的力量源泉,我们一刻也不敢放松群众工作。大家和房东老乡都相处得很融洽,帮助他们挑水、扫地、做各种杂务。当时,长江同志的夫人沈谱也从沦陷区来到了淮南,夫妇俩和房东亲密得就如同一家人。有一次,我看到沈谱在给房东大娘补衣服,大娘没有布,沈谱就扯下了自己一件衬衣的袖子,把衣服补好了。一天下午,村子里一户农家失火,分社同志都赶去救火,梅益同志带头爬上了正在燃烧的屋顶,把一桶桶的水泼向火苗,我也跟着爬上去灭火。不一会,火被扑灭了,老乡们面对着我们几个浑身又黑又湿的人,感激得说不出话来。每逢过年过节,我们就请老乡一起过来聚餐,真正是军民一家人。

  时序很快进入了1945年春夏,敌后抗日战场上的形势越来越好。敌伪已完全无力“扫荡”,新四军却开始一浪接一浪地向周围城镇据点发起了进攻,前线不断传来振奋人心的捷报。胜利在望,分社在长江同志领导下,积极地开始了进入新解放城市的准备工作。

  我永远不会忘记1945年8月14日这一天傍晚,传来了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的大喜讯,新四军军部附近几个村子沉浸在一片狂欢中,战友们热烈地拥抱,把军帽抛到半空,大声地高唱着“天亮了”,尽情欢乐,一直延续到深夜,许多人通宵未眠。

  9月初,我们这支以长江同志为首的新闻队伍,跟随着部队,向刚解放的苏北重镇淮阴城进军,苏北敌后战场形势,掀开了新的一页。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13日 第八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