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家实力源于基础研究(望海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07:2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如何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我认为只有真正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创造出新的生产知识,才是根本。国家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水平,根本都来源于基础研究。

  一般研究(基础研究)工作的定义是“系统性地、创造性地处理自然现象,寻求新的科学知识,如新的理论、规律、技术和方法等”。根据爱因斯坦的意见,做个实验、归纳归纳,是得不到新知识的,由理论到理论也得不到新理论,得到新的科学知识只有靠基础研究,

没有任何其他方法。

  按照基础研究的定义,寻求新的科学知识,不能光靠猜想,靠偶然,必须系统性地工作,实际处理自然现象,以寻求新的科学知识。爱因斯坦把这个工作方法简化成三个要素:1.提出新问题,即文献上没有解的新问题,或是另有新解的旧问题;2.深入思考,考虑与问题有关的现象和理论以及解的可能方向;3.大胆设想或假设,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个提法既简单又明确,便于应用。

  深入思考对我国科学家来说比较容易。很多科技人员不但对专业非常熟悉,而且对当前的学术水平和问题谈起来也头头是道,如数家珍。深入思考并无困难,但须善于分析、善于总结。大胆设想往往受保守思想和环境的限制。研究人员的基础都很好,但常提不出自己的设想,很多人都是“述而不作”,原因是中国人一般谦虚谨慎,思想比较保守,从小就被要求绝对服从,逐渐养成迷信长辈上级、迷信书刊的习惯。

  我国自“学习苏联”以来,很少谈到基础研究。起初,教书只管教书,研究只管研究,以后渐有改变,大学里也谈研究,但主要是技术改革。科学院所和大学有一批成熟的科学家善于做基础研究,很有成绩,但不久就受到批判,被认为是脱离实际,可是改做技术改革后,企业方面又认为是“撞车”,只好再回来做研究。这样来回改变多次,很影响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对当时的青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影响更大。

  我每天在报纸上可以看到各方面的好消息,可是涉及国计民生的科技好消息不多。有时看到一些科学家为引进日本产品还是德国产品而争论,我脸都红了。我国大学生申请到外国留学一般无甚困难,大多数留学生经过3至5年学习、研究都能取得博士学位,少数后来还成为名教授,甚至获得诺贝尔奖。这是怎么回事?受同样的教育,有的还在大学或研究院工作过几年,到了外国就这样与国内不同?原因是环境改变了,科研体制不同!

  我认为,用行政领导科学工作的办法必须取消。科学家和技术专家是基础研究的主要力量,必须保证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工作,让他们自主决定工作计划,选择和改变问题,决定研究路线和实验方法,不受任何干扰。如果我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能在三五年内掌握基础研究的工作方法,那么不出10年必有所成,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研究、开发水平颇有可能。这是美妙的前景,是几代知识分子的梦想,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8月13日 第一版)

  作者:马大猷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