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07:2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图)
黄予羡小朋友在贴留言。

  杨楠摄

  触目惊心的展品

  8月10日,“12·1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刚开幕,中国国家博物馆门前就排起了长龙。

  笔者随参观的人流走进展厅,“遇难者300000”几个醒目的白色大字首先映入眼帘,深深触动着观众的心;旁边墙上挂着33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照片,让所有人的心情备感沉重,眼前不禁浮现出68年前那惨绝人寰的一幕幕。

  本次展览分为“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国际安全区内暴行”、“历史的记录”、“历史的审判”、“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的启迪”7个部分,共选用了600余张历史图片、753件文物和史料,展品80%以上都是首次面世。一位来自湖北武汉的观众告诉笔者:“我假期带着儿子来北京旅游,没想到赶上这样的展览。我想让我的孩子好好地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这些可都是活生生的历史。”

  祖孙四代的心声

  黄予羡是深圳市实验小学一名三年级学生,她暑假来北京外婆家玩,外婆看到展览后,马上就带她来到国家博物馆。小予羡非常认真地看完展览后,拉着外婆到贴满和平鸽的留言墙上留言。她写道:“勿忘国耻,接好革命班!”她还代表没能来看展览的妈妈写下了一句话:“爱我中华,永远热爱和平!”

  小予羡的外婆田瑞激动地说:“看完展览,感慨很多。我今天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代我的父母亲留言。”田瑞老人说,她的父母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八路军老战士,两位老人因故未能来看展览。所以她要代替二老写下他们的心愿:“我们战友的鲜血不能白流,我们要热爱和平!”

  在展示受害者惨遭杀戮的浮雕墙前,目睹一个3岁孩子横尸街头的照片,一位北京的退休老人神色凝重,他说:“我今天特意带着笔和纸来,但看着这些,用文字怎么能表达我的心情?”

  来自日本的铁证

  “我看到了一些松冈环女士捐赠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我很敬佩她。”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大学生告诉笔者。

  松冈环女士是日本大阪的小学教师,1988年她第一次到南京参观了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受到极大震动。回国后,她亲自去调查和研究这段历史,走访了很多人,在搜集大量证据后,编写了《南京战·寻找封闭的记忆———102位日本老兵的证言》。2005年,松冈环女士把她收集的许多珍贵历史资料和文物都捐赠给了中国人民,其中有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松村芳治的屏风,上面贴有松村当年的荣誉证书、任命文书、重要信件及名片等;还有一些侵华日军的日记、书信、勋章等文物和资料。

  和松冈环女士一样,2004年12月,日本的大东仁先生也向南京人民捐赠了他所珍藏的当时日本国内出版、发行的大量反映南京沦陷的资料,其中有《南京陷落纪念明信片》、《画报跃进之日本———南京陷落祝贺号》、《支那事变写真集十三号———南京城陷落》等,这些史料都是日军当年在南京犯下野蛮暴行的铁证。今年2月,大东仁先生再次来华时又捐赠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外国友人的援助

  北京观众郭江锋站在展厅的一侧正在认真地记录,他所记下的,都是一些南京城沦陷时期曾经救助中国难民的外国人士的名字。“我很敬佩这些外国人,在那样的环境中帮助我们中国人,我回去准备好好查查他们的资料。”郭江锋说。

  约翰·拉贝,这个被很多中国人所熟知的德国人的名字,在展览中多次出现。约翰·拉贝在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时,发起并组织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同南京的外国传教士、医生、学者和商人一起,在一个7平方公里的国际区里拯救并保护了25万难民。展品中有他的外孙女赖因哈特夫人1998年来华时捐赠的拉贝使用过的闹钟、烟管,以及1948年南京市长沈怡等社会名流联合签名送给拉贝的《共表钦忱》的联名题册。

  在观看展览过程中,观众们始终置身于一种悲愤的氛围。在整个展厅哀伤的背景音乐烘托下,通过一件件确凿的证据,人们看到了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也倍加感到今天和平的可贵。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8月13日 第二版)

  观众在参观展览。

  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摄

  作者:杨楠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