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再失落的文化家园(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07:22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不再失落的文化家园(组图)
  7月18日,从湖南湘西来的陈磊老师在台江县施洞小学作课堂教学示范,引得孩子们纷纷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

  7月18日,贵州省台江县施洞镇小河村的8岁苗族女孩杨春花第一次用来宾赠送的彩色水笔在薄薄的小纸片上绘画,她画的是“家”,画中有我们进寨时走过的青山和绿水,有村口结着果实的大树,还有屋子和麦垛,她画完后,眼睛里闪烁着喜悦和幸福,就像苗家那些无字的山歌。

  这是参加“蒲公英行动”贵州黔东南第二届儿童与民间美术展览和研讨会的专家及教师们在台江小河村小学考察时的真实一幕。

  这里和城市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山里的孩子们能听到水流和鸟鸣,有着与田野和泥土为伴的自然生活,却没有笔和纸去上基础义务教育中的美术课;他们的家乡有着浓郁的民族传统和古老的民间艺术,却缺乏专业老师来教与他们遥不可及的素描和色彩课程。他们的老师在节日里也许是龙舟赛里一个骄傲的汉子,但拿着每月只有62元的代课工资已为孩子们工作了16年;他们的父母兄长纷纷进城打工,向往着山外的世界,已很少有人能说出家传绣衣上的美丽故事,充满浪漫神奇的苗家文化正一点点地失落。

  然而,我们也不禁要问: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向民间艺人学习、记忆表达祖先和传说的纹样?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将泥土和稻草做出龙腾虎跃的“手工”?为什么不能让孩子用随处种植的靛蓝制作蜡染的蓝花土布?为什么不让孩子聆听着远古的传说和山歌来认知神秘的苗家图腾?……这些问题在贵州苗寨的上河小学产生了,也正是“蒲公英行动”与湘西课题组的到来为师生们带来了希望和活力。自2003年正式启动以来,“蒲公英行动”就在努力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寻找方法,并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成果。

  作为由国家教育部艺教委和中国美协艺委会共同策划主办的“成就未来———少儿课外美术教育工程”主要内容之一,“蒲公英行动”把优秀的民间艺术与最富有创造生命力的儿童美术和教育融为一体,大胆探索着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美术教育中可持续推广的可行模式。其中,有现实意义的是,该行动将人文情怀、文化生态、民间艺术和儿童美术的自然状态完美地结合,使乡村的孩子们形成基本的审美素养和学习能力,推动美术教育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平衡发展。

  7月16日-21日,“蒲公英行动”的“贵州黔东南第二届儿童与民间美术展览和研讨会”又一次将考察苗族侗族民间艺术、参观剪花织绣艺人们亲手制作、现场教学示范和研讨、课题组的经验总结结合在一起,从贵州的台江县施洞小学、小河村小学、千家苗人聚集的西江镇的西江小学、到黎平侗乡;从老艺人们的绝技到乡村孩子的作品,课题组和与会者们边走边看,一路都在推广展示,并不断发现开拓新的教学点,受到了当地政府、教师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这是继2004年6月在湖南湘西吉首师大附小举办的“第一届儿童与民间美术展览和研讨会”的延伸,也是湘西课题组教学成果的再次推广与“蒲公英行动”精神的传播。它聚集了来自美术、教育权威机构和专家、学者及优秀教师。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主任何韵兰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尹少淳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翟墨教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陈卫和副教授等专家对湘西课题组两年的工作成果及老师们的成熟进步感到了由衷的欣慰。正如该课题项目主持人谢丽芳老师所言:“蒲公英行动”将成为一个不断发展、远未结束的长久课题。

  在台江施洞小学的美术示范课上,当湘西课题组中原本是语文教员的年轻老师给孩子们上“稻草创意课”,生动地启发孩子时;当课程结束后,孩子们将做好的各种生动形象的稻草作品高高举起时,他们的眼睛里都闪烁着与杨春花同样的幸福。7岁的苗族小姑娘刘建春将一片小小的蓝色绣片送给我,并轻声告诉我:这是一只还没有绣完的“蝴蝶”。我知道,那是苗家最为美丽古老的传说,也是苗族子孙繁衍的吉祥象征———“蝴蝶妈妈”,我希望,这寄托着孩子们的希望和老师的理想、饱含着民间艺术底蕴和乡土浓情的“蝴蝶”能真的自由飞翔!每一个跟随着谢丽芳、刘宇新老师带领的课题组冒着酷暑寒冬,穿过山岗和田间小路,走近“蒲公英行动”的人,都能深切感受到他们对民族民间美术和孩子们的热爱,以及作为教育者强烈的责任感,同时更感受到每一个贫困乡村孩子的热切呼唤。

  “蒲公英行动”就是要让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像种子一样回到孩子的心灵之中,生根发芽。

  “蒲公英行动”,仿佛蒲公英花在山野和田间顽强地开放,它孕育着一个美好的理想:我们的孩子们在未来将拥有一个不再失落的文化家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8月13日 第四版)
不再失落的文化家园(组图)
张洪菊小朋友第一次用稻草编出了一匹“马”。

不再失落的文化家园(组图)
姜美琳小朋友编了一条“盘蛇”。

不再失落的文化家园(组图)
  在苗家山寨、处处可以看到老奶奶指导小孩子刺绣的情景。(左图)为施洞小学五年二班的刘东花为她的同学(右图)画的“苗族姑娘”。
不再失落的文化家园(组图)
  7月1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童美术教育专家、老师,欢聚在台江县施洞镇小学,与苗族小朋友共同参观“儿童与民间美术”展览,并探讨如何把民间美术引进课堂教学的问题。
不再失落的文化家园(组图)
  7月18日,在台江县小河村小学的教室里,远道而来的客人给孩子们带来了画笔,欧春妹老师和她的学生是那么高兴。
不再失落的文化家园(组图)
不再失落的文化家园(组图)
  (左图)为编织能手吴河妹在向孩子传授如何编织裙布。(右图)吴国珍绣的“纺线织布图”。

  作者:胡佩 文 许涿 摄影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