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求职资料被窃 频接相亲电话(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09:35 大洋网-广州日报
求职资料被窃频接相亲电话(图)
求职者埋头填写简历时,要注意保护个人资料。

  事件:

  从未到婚介所登记资料的彭小姐最近老是接到陌生男士们的“相亲”电

  话;已经有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小洪也很纳闷,近日老是有莫名其妙的电话找他面试或兼职……两名当事人都不禁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到底是谁泄露了他们的电话号码呢?经查证,原来两人的基本资料都是在此前求职时,简历的内容被人有意泄露了。法律人士认为,该做法侵害了求职者的隐私权。

  求职者:不盲目投简历也防不胜防

  案例一:求职不成被“相亲”电话扰

  从事装潢设计四年的彭小姐最近想跳槽,可自参加招聘会投出简历以后,就不断接到陌生男士的相亲电话,“参加招聘会求职不成,却常被相亲电话骚扰,好烦!”彭小姐感到奇怪的是,这些打电话想“约会”她的陌生男士竟连她的身高体重、出生年月、工作经历、兴趣爱好等都掌握得一清二楚。

  最后,彭小姐几经周折才从一位打电话要求“相亲”的男士那里得知,他们都是从婚介所了解到她信息的。

  一位同事提醒彭小姐,要把目标集中到自己适合的单位,以后投递简历不要太盲目。“但即使不盲目投简历,仍然难保自己的简历不被泄露”,彭小姐很是无奈。

  案例二:频接莫名面试电话

  佛山科技学院法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洪最近也有点烦,7月初他就已经找到工作上班了,但是近来常常接到一些保险公司打来的电话,不是向他推销“免费”理财计划,就是请他去保险公司面试。

  小洪很是纳闷:“我并没有向这些公司投简历,他们从哪里获得了我的个人信息?”经人提醒才知道,自己毕业前参加了各种招聘会,也投过不少简历,很可能是一些招聘单位将自己的简历泄露出去了。

  小洪被频繁的面试电话骚扰,无奈之下换了号码。小洪表示,这简历一旦“转手”,就很难知道这第二、第三手持有者会借此来做什么,招聘单位这样的做法伤害了他作为求职者的诚意。

  案例三:网上求职面试竟要收费

  记者在佛山的大中专院校走访时候还了解到,大多数毕业生都曾在网上填写过求职信息。在佛山禅城区做网络工作的小陈去年从广州某高校毕业,她告诉记者曾在10多个网站上都注册了个人资料,上面留有宿舍电话、手机号码等信息,也因此接到了一些招聘电话。小陈说,他们班不少同学都曾接到过某中介机构的面试电话,对方通知面试时不透露公司详细信息,等到“面试”时才表明身份并说要收取费用。

  记者打开了一人才网站的主页,发现有近千名求职者的“个人资料”,可以随意查看个人的详细资料,包括姓名、住址、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联系方式等,并不需要任何的身份验证。

  招人企业:搬不动的“简历山”

  现在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求职者,在招聘会上四处投送简历,不管是否合适都塞一份。佛山市区某网页制作公司人事管理的陈小姐向记者透露:有时候一场招聘会结束,我们收到的简历可以堆成一个人那么高,录用完新员工以后,‘简历山’堆放着也没有什么用,论斤按两当废纸卖也不奇怪了。”

  “事实上,一些用人单位出于节约招聘成本考虑,会向自己集团内部的兄弟公司、兄弟集团甚至一些关系好的外地企业推荐合适的人选,其中也不乏个别拿应聘者的个人资料出卖牟利的人。”陈小姐说,就这样,许多求职者的个人资料就在本人毫不知悉的情况下流入其他单位的人事部门或一些从事广告信息发布的中介手中。

  人才部门:100%保密实不易

  对此,佛山市南海区人才中心一负责人说,对于求职者的资料人才部门很难做到100%的保密,因为不排除个别正规企业把在人才中心免费查询到的求职者资料外泄给其他人。“把好第一关是我们预防资料泄露的重点,对所有前来人才部门登记招聘的企业,我们都会严格检查他们的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在确认企业的合法性后才可以将求职者的资料提供给企业。”该负责人说。

  另外,该负责人还说,他们在调查中曾发现有个别非法的中介机构或个别不正规企业会混入日常招聘会中利用各种手段窃取求职者的个人资料。“比如说当求职者在招聘会现场埋头填写个人资料时,可能会有人站在后面偷偷记录简历内容。对此,求职者们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将自己的个人资料保密好。”

  律师:招聘单位泄露简历属侵权

  广东古今来律师事务所的一位律师认为,求职简历涉及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招聘单位随意外流或出卖简历的做法,是对求职者极不负责的行为。招聘单位获得这些个人信息,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否则就构成侵权,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

  对由于招聘单位将信息泄露给第三方,而第三方不正当使用的,比如进行诈骗、打骚扰电话等,情节轻微的属于民事侵权,要接受《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情节严重的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当个人权益受到侵害时,求职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对此进行查处;也可以对侵权人发起诉讼。

  如果求职者没有给中介机构投简历,而中介机构为了商业利益,通过各种途径取得求职者的个人资料之后,以欺骗等手段将求职者哄骗来到中介所的也属于违法行为。

  专家支招:求职者要加强自我保密意识

  有关人士提醒广大求职者,必须要加强自我保密意识。

  提醒一:不要随意公开重要信息。求职者填写求职登记表或递交简历时,不要轻易公开个人的重要信息,特别是自己的家庭电话和家庭住址最好不要填写。

  提醒二:招聘现场不要随意丢弃个人信息资料。在现场求职填写《求职信息登记表》时,最好在专设的填表区填表,注意周围有没有人长时间观看。如果填表错误,最好将其撕碎,而不要随意丢弃在填表的桌子上。

  提醒三:接到陌生单位电话多个心眼。要详细了解对方的情况如对方名称、经营范围等等并进行核实后再作决断,如遇被骗要及时与公安机关或相关机构联系。(来源:广州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