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能否一笑泯恩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14:02 信息时报

  人们曾经天真地认为,上市公司将被置于“几乎透明的玻璃房里”。但股票市场历经1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投资者发现,理论上的透明并没有在实践中真正实现过,相反,一个个黑幕被揭开之后,市场防上市公司甚于防贼。之所以造成如此尴尬的局面,原因在于许多公司在股份制改造中并不彻底,对流通股东索取无度,回报不谈,使得与投资者的关系陷于僵局。

  按照现代股份制的设计,所有股东的利益都是一致的。十几年来,我们的投资文化却总是无法有效科学地建立起来。首先,上市公司将以往的“投资饥渴症”发挥到只要“一息尚存”就一定要将筹资进行到底,也不管这筹来的资有没有用处。其次,投资者一向被称为“股民”,股民的职业是“炒股”,炒股的目的是赚差价而不是博分红。其原因在于一开始上市公司的分红要不就一毛不拔,要不就迫于压力挤出一点给投资者塞牙缝。于是赚取差价的“投资文化”大行其道,即使资金实力雄厚的机构,他们的做法也是如此,低位吸筹之后伺机拉升,然后高位派发,上市公司丰厚的分红不过是主力机构用来高位出货的幌子。

  股市在短短十几年中,形成了至今还未扭转过来的这样的投资文化:公司乱投资,股民乱投机。

  在虚拟资本市场投资和投机从来都是并行不悖的。但如果除了投机之外别无他途,那么市场要成熟起来,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股市虽然在早期和2003年一度形成价值投资理念,但随着大资金在上市公司的配合下大讲特讲“神话”,用资金堆砌出高股价,所谓的投资最后都露出了投机的原形。最要命的是,大资金走后,不仅股价暴跌,公司业绩也一落千丈。中小投资者在“主力机构”这种操作方式的濡染下,追涨杀跌,亏损累累。于是流通股股东惟有采取短线操作手法,用脚表达意愿。

  久而久之,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成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除了公开信息,投资者更多地依靠技术走势进行投机;除了融资,上市公司很少想到中小股东的存在。也正因如此,两者的关系,在目前情况下,竟似乎成了冤家。特别是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信任度,微乎其微。在这样的状态下,股市要走向理性,难了!

  这样的状态注定了只有双输的结局。笔者畅想,我们能否仿效江湖上一笑泯恩仇的做法,不要再纠缠于难以回来的过去,而是着眼于未来,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来构筑新的投资文化。目前,股权分置改革已经迈开了大步,这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重建市场迈出的第一步。而投资者关系管理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来源:信息时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