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谋官不谋事源于官员任用体制的弊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23:56 红网

  红网『字体: 大 中小』“宁愿无作为,也要保‘位子’。宁愿不做事,也要求‘安全’。当官意识十足,为民意识淡薄。”在江苏省领导干部学习会上,省委书记李源潮对少数领导干部“不谋事、只谋官”的问题给予了尖锐批评(8月12日《江南时报》)。

  李书记的“痛斥”直揭一些领导干部肌体上的“脓疮”,击中了要害。至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李书记“号脉”说,主要在于一些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感不强

,“发展经济、善待百姓”的使命感不强,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不强,驾驭全局、破解难题的执行力不强。笔者认为,李书记的“诊断”没问题,但从立体效果来看,“四个不强”有些牵强,并不是真正的病根。

  一些领导干部苦心琢磨升官之道,不考虑为民造福,顾上不顾下,深层原因在于官员任用体制——少数上级领导任命多数下级官员的任用体制。说到底,下级官员的“乌纱帽”掌握在上级领导的手里,加上用人腐败,这就必然导致下级官员苦心酌定心往哪用、劲往哪使。事实上,“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光跑不送平职调动,既跑又送提拔使用”,早已成为公开的官场秘诀。解决领导干部“不谋事、只谋官”问题,必须彻底打破少数人在“小圈子”内决定多数干部前途命运的任用体制。

  近些年各级为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制度。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指出:“继续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职试用期等制度。”实践证明,这些规定都是用人的好制度。应该说,用人制度够缜密了,但为啥还是疏漏不止、让带“病”者屡屡闹关呢?

  愚以为,关键是要落实制度,杜绝出现暗箱操作的局面。从表面上看,在选人问题上,严格遵守政策规定,认真履行任用程序,看不出什么破绽,实质上“围城”里猫腻多,鬼明堂不少。一些领导干部用人往往是以公开化的程序,给龌龊披上一件圣洁的公正外衣,实实在在地进行着一场黑暗交易,公开化“开”的是以权谋私之门。比如,实行任前述职述廉,如何挤掉“枪手”精心准备的政绩报告里的水分,谁来对这些“水分”进行指证和质疑?比如,进行民主测评,用什么办法规避当事人私下的串联“拉票”活动,怎样减少“×”与“√”之间存在的违背民意现象,测评结果为什么不反馈给群众?比如,任前公示制度,对于群众反映的意见和问题,为什么不在同样范围予以公开?比如,差额考察预提对象,如何有效防止领导暗示事先内定现象,不让多数当陪衬?还比如,实行票决制度,在票决之前怎样对投票人进行有效监督,如何保证投票人公正行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与监督权?这些关键性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制度流于形式,程序当作过场。

  形式上的公开决不等于内容上的公正,公开尚须透明。公开化下掩盖的不公正现象,是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的思想使然。在他们看来,“心腹合套”胜于“政治合格”,党同异伐,“亲家班子驸马团,太太小姐打字员,儿子孙子小车队,七姑八姨进妇联”,用自己的人放心;“感觉印象好”高于“素质能力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钱财”大于“人才”,权钱交易,仕途仍“金砖”铺就,想当官就要舍得出“血”,不破费点“银子”还成;“领导定论”高于“群众公论”,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民主化只是不得不走的形式而已,何必当真呢。

  正人须先正己。其实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秘密可言,领导者的言行尽在群众掌握之中。解决一些人“不某事、只谋官”现象,重在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带头清除私心,放正良心,处以公心,永葆公仆本色,切实为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当好名副其实的“伯乐”。(稿源:红网)(作者:徐云鹏)(编辑:耿红仁)(2005-8-30:07:35)(2004-12-2115:04:13)(2004-12-17 16:13:56)(2004-12-150:25:28)(2004-12-140:19:58)(2004-12-13 0:23:52)(2004-12-120:03:16)(2004-5-12 11:21:45)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