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宜州农民在土地上找“金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4日04:2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南宁8月13日电 记者罗昌爱报道:盛夏,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农民忙而有序:种蔗、养蚕、养牛尤其兴盛。农民们不再为这些农产品的销售发愁,因为加工企业“几乎就在自家门口”。

  以前可不是这样,农民种什么都提心吊胆:多种了怕卖不出去,不种时产品偏又有销路。是宜州市委、市政府摸准了农民的“心病”,冷静掂量当地优势:宜州62万人口,69万

亩耕地,种桑、养蚕、种蔗、养牛等方面有一定基础,应该咬住“稳农强农”不放松。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稳定“一粒米”(粮食)、壮大“一根蔗”(蔗糖)、吹绿“一片叶”(桑蚕)、养肥“一群牛”的发展思路,建立起包括水稻、蔗糖、桑蚕等在内总面积15万亩的产业化高效农业示范带。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宜州各方投入“扶农壮农”的资金达5亿多元,为近10年之最。

  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宜州有意识地把工业往“农”字上靠。2004年,全市新开工的240个项目中与农业有关的有97个;201个招商引资项目,与“农字号”直接挂上钩的有38个。经过引资改造,宜州市目前已拥有可消化全市所有甘蔗和桑蚕的大型糖厂和6家缫丝厂。

  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宜州优势农产品种养规模的扩大。目前,宜州糖蔗种植面积42.56万亩,产量195万吨;桑园面积17.43万亩;饲养黄牛19万头。宜州已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桑蚕、蔗糖生产县级市。去年,宜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

  蔗糖、桑蚕和养牛业覆盖了宜州12万多农户,不少农民从地里刨出了“金子”。刘三姐乡孟山村在发展桑蚕生产中,创出了“桑—虫—鱼”和“蚕—沼—果”的循环经济路子,村民年人均收入8000多元,村里没有一个人外出打工,因为村民们认为“外出打工比不上在家搞种养赚钱!”去年,宜州农民人均纯收入2624元,增加466元,增长21.6%,仅种桑种蔗两项,农民人均年收入为1270元。今年上半年,宜州农民人均收入增长23.85%,跃居广西各县(市、区)前列。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14日 第二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