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也是一种生存能力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4日06:16 中国青年报 |
“跟你身边的人握握手,说:很高兴你坐在我旁边。”8月5日晚,200多名相识或不相识的听众在一场讲座中握起了手。这场讲座的主题是“爱情”,来自美国的“爱情博士”黄维仁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了他的爱情演讲。 “过去,医学界、心理学界都不太喜欢研究爱,总觉得爱太感性,不够科学。直到最近一二十年,我们才注意到‘有意义的爱的连接’的重要性以及对身体和心灵的帮助。”黄 博士说。作为华裔心理学家、北美“爱家协会”国际讲员,黄博士多年从事临床心理治疗、督导、训练与教学工作,对爱情,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感情账户”赤字造成亲密关系不稳固 随着社会的变迁,现代人的爱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专家表示,近30年来两性关系的变化可能大于过去300年变化的总和。男女角色开始多元化,婚姻与爱情的规则也变得极其复杂。 “我们对感情品质的要求直线上升,但彼此相爱的能力与技术却未能相应提高,以致许多人在亲密关系中遭受‘若亲近你我就受伤,不亲近你我又孤单’的两难境地。”黄博士讲道。 他用“社会交换理论”来分析感情:人与人之间都有一个感情账户,一个微笑、一次鼓励、一种眼神就是存了一笔爱的款项,而一句刻薄的话、一次抱怨、一场争吵则等于提款。在感情账单上,存款和提款的总额并不相当,存10倍的款可能才够支取一次提款。 在忙碌的生活中,情侣或夫妻多半没有机会存款,在生活的压力下,彼此的挑剔却日益增加。显而易见,账户赤字会使两人关系不稳固。当家里的伴侣一味抱怨和批评,不断提款,外面接触的异性却总是衣着整洁、温柔,那样尊重你、崇拜你。可以想像,外遇发生的危险性有多大! “如今世界各地的离婚率都日益走高,大多情况都与没有经营好感情账户有关。”黄博士建议,平时有意识地随时为账户存款,以免提款过多造成感情透支。 “广角及望远”理论凸显情感需求 “人的心理需求很多,就像照相机有广角及望远镜头,用望远镜头对准某一对象时,此对象变大,而其他对象就变成模糊的背景。” 他解释说,就像肚子饿时去市场买东西会买得特别多,因为你的食物需求被放大;可是当你吃饱后,食物需求显然不再重要,就像被广角镜头融回背景中。此时你的注意力可能就放到新的需求上,比如喝水,直到这个需求得到了满足,才又重新融回背景之中。 推及爱情,就是这样一番情景:起初,你也许期望一个慈父般的伴侣,这个需求在某一时期对你来说相当重要,所以你找了个细心体贴的伴侣。但当你被照顾、被关注的需求满足后,可能就会产生新的心理需求,比如要求独立、自主。当“独立、自主”又成了你新的需求重点时,你可能就忽视了之前的需求,开始反感恋人的关注。 而人是不断成长和改变的,冲突于是产生。因而维持感情是最难的事,俩人还要不断适应,不断学习。 理解了这一理论,感情中的一些不如意也就找到了注脚。所以,抱怨爱人总是达不到你的需求是不理智的,不是对方达不到,而是你的需求在不断改变。 坠入情网遭遇“强迫性重复” “强迫性重复”,是许多心理辅导者常见的现象,指人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与某些特定类型的人产生强烈的互动。 换句话说,我们会很容易被某些人吸引,不由自主地与他们发生爱恨关系。追溯源头,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身上具有我们成长过程中重要人物的心理特征,比如父母。于是,当与父母或重要他人具有类似特质的人在我们生命中出现时,就给了我们第二次机会,让我们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 他举例说,有些女性受不了自己的父亲太懦弱、常被欺负、保护不了家庭与子女,长大后不知不觉就嫁个“阿斗”,希望借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新“阿斗”,使他变得坚强,能带给父亲未能给予的安全感。 另外,有些人受不了母亲“太黏”(也有不少家庭中黏的是父亲),什么事都要管,长大后很容易娶(或嫁)个爱事事控制的配偶,然后在成人的世界中展开第二回合的心理战争,希望能从配偶身上重新赢回自己一辈子所追寻的尊重与心理独立。 开始,黄博士以为“强迫性重复”只是极少数的偶发现象,后来发现,在许多人身上都可看见,只是强弱程度不同。美国的统计研究显示,酒鬼的女儿长大后再嫁给酒鬼的几率比嫁给正常人的几率高出两倍。 他接触过一个个案,有个女孩生命中三次爱上的对象都是酒鬼(即使在婚前看不出对方会酗酒)。原来,她的父亲死于酗酒。从小,不管她多么品学兼优,多么努力做个完美的女儿,都无法借自己的行为,使父亲为爱她而戒酒。长大后,她似乎只对具有父亲酗酒心理特征的男人“来电”,潜意识中就觉得,惟有当她用自己的爱感化酒鬼戒酒时,她的心理才能得到满足。 恋爱可以“疗伤”也可能“伤上加伤” “恋爱就是一次心理疗伤”。不管小时候受过多少伤,经历过多少磨难,当爱情来临时,都是最好的医治和疗伤机会。天下最好的治疗者是自己的爱人,因为只有爱人才会无条件地接纳你,在心中永远把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从某种程度上讲,恋爱的意义不仅在于爱情本身,更多的则是满足自己长期未能如愿的心理需求。 “但是,恋爱也是一个人心灵最脆弱,最容易伤上加伤的时期。因为恋人之间信任、不设防,所以也是最危险的时候。”黄博士提醒,当人的感情被触动时,就进入了一个非理性的潜意识过程。从小受了伤,渴望在亲密关系中获得补偿,如果再次受到伤害,必然会伤得更深。 他说,人如果不了解自己行为背后种种潜意识的心理运作,就可能不断地重蹈覆辙,无法从旧的行为方式中跳出来。其实,只要有心改变、愿意学习,过去痛苦的历史可以不必重演。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自省,走出并超越“潜意识主宰”的心理状态,然后选择用新的、有效的方式处理问题。 过度负责导致“恶性互动” 几乎所有的情侣都要经历从“蜜月期”到“磨合期”的过渡。在蜜月期中,人人都以为找到了完美的梦中人,磨合期中却发觉自己瞎了眼才会爱上他。过去你欣赏他的沉静、理智,现在则成了沉默愚昧、不解风情。过去爱他的自信、果断,现在却成了自我中心、事事主宰。同理,如果过去男方被女方的情感丰盈、活泼伶俐所吸引,现在则觉得她总是“歇斯底里”、唠叨不停。 “在磨合期中,我们都想努力改造对方,要对方变得完美,成为自己心中的理想形象。其实,这正是亲密关系中痛苦最大的来源。”黄博士说。 人要如何才能在磨合期中少吃苦头,通过考验呢?黄博士认为惟一的办法,就是了解并遵循人固有的心理定律,放弃使对方变成完美的幻想,不要总盯住对方,否则双方都有压力。 有意思的是,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放弃改变对方时,对方竟然会愈来愈被影响,不知不觉中两人变得愈来愈像。 有一对夫妻,太太是“组织型”,非常有条理,先生却是“潇洒型”,凡事大而化之。当初两人相识时,太太欣赏先生轻松自在、平稳幽默,而先生从没遇见过一个女孩子这么有条不紊,做每件事的效率都不知比他高出几倍,因而欣赏得不得了。 婚后问题来了,太太越有条理,先生越乱,太太越要纠正,先生就越糊涂。先生连自己皮夹放哪里都不知道,而太太就受不了,总唠叨要他收好,先生越发不留意,常丢三忘四,造成恶性循环。直到有一天太太痛下决心不再管这事。某次先生出差到机场时,竟找不到机票,这下不但要自掏腰包,还要付高好几倍的价钱,结果连这平日满不在乎的先生都心痛了。这次教训之后,先生才开始警惕,慢慢有了改变。 黄博士指出,处理这类恶性互动的关键,往往在于“过度负责”的一方在对方犯错或达不到自己标准时要学会去面对,忍受内心的焦虑,让对方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 “投其所好”而非“给己所要” 情侣之间常常有这样一种情形:一方用自己的方式拼命爱对方,但对方并没有感受到。付出的一方就开始苦闷:我付出这么多,你为什么没有付出? “我们通常都会给对方自己喜欢的东西,认为这是爱对方的表现。比如我喜欢吃鱼,就给你鱼,虽然你喜欢吃猪肉。”黄博士讲了一个朋友的故事:一位先生,生日的时候喜欢家里人一起吃顿简单的温馨饭,而太太则喜欢搞大型的生日宴会。先生五十大寿,太太偷偷摸摸安排了一个很大的聚会。当一群人在黑暗中打开灯,大叫“Surprise”(惊喜)时,先生不得已必须装作惊喜,拼命挤出笑容来。虽然他内心只是想和太太牵着手一起在家吃个饭。 “要给对方觉得珍惜、重要的东西,而不是推销自己喜欢的东西。”黄博士认为维系感情最重要的是“投其所好,而非给己所要”。 作者:本报记者 郭韶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