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甲子的回忆,记住的不仅是胜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1:27 东方早报

  60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那一天,中国人自第一次鸦片战争起积弱积贫、内忧外患百年之后重新捡回了一份自信;那一天,是四万万同胞的“胜利日”!

  一寸河山一寸血,四万万同胞千万兵!为了抗战,中国付出伤亡3500万军民的惨重代价。抗战的胜利———中华民族绝处逢生的胜利!

  八年抗战,中国几乎独自钳制了日本陆军主力,限制其北进苏联,南下太平洋的世界战略,阻止德日两个法西斯会师中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建立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历史功勋。

  抗战的胜利不仅是中华民族自1840年之后反抗外敌入侵的一次完全的胜利,而且改变了世界格局,中国由此成为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前苏联战地记者罗曼·卡尔曼在二战结束30年后重返西班牙时曾自问:他们是否还记得我所记得的那段历史?

  今天,我们也向读者和自己叩问:我们是否还记得那段血与火铸就的历史?!

  罗曼·卡尔曼的担忧没在西班牙得到印证。但在亚洲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却不时看到本不该出现的忘却与麻木:

  在某重要抗战历史见证地,日前有报道说,在这个重要的抗战历史见证地,除了还剩一座伟人半身像,纪念馆内的文物已所剩无几,而战场一侧的关帝庙却被修葺一新且香火缭绕。当地没人说得清、也没人关心发生在60多年前本地最值得骄傲的历史……

  “八百壮士”仍活在大陆的“精神雕像”杨养正,光荣历史铁血铸就,魂牵梦萦金戈铁马。经早报帮助,以91岁高龄重返上海这个他曾经浴血保卫过的“家”。可我们不知留存世上的抗日老兵是否都像杨老那般走在回“家”的路上?

  今天,我们是否还记得那段血与火铸就的历史?“胜利日”重提这个极其严肃的话题,我们不是为了故作深沉。毋忘历史,不仅仅是为了重新抚摸和检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不只是为了铭记中华民族曾经历过的那场历史灾难和历史荣光。

  关于抗战胜利60周年的纪念,已有太多的赞颂。但从“九一八”、“一·二八”到“七七”,日本何以一步步侵占中国,难道仅仅是我们的国力不如日本?

  抗战硝烟早已散尽,但那场民族灾难,仍在时时警醒中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远不可忘却更不可丢掉忧患意识!

  历史的辩证法早已反复证明,外患总是借内忧乘虚而入。得益于改革开放一路前行,28年间国家综合国力今非昔比,民众总体生活水平的改善好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然而,中国的转型之路并不平坦,贫富差距持续拉大、资源瓶颈日益凸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和平崛起的国际地缘环境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这些都成为横亘在中国面前的一系列新的内“忧”外“患”……

  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是中华民族必须直面的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抗战。与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相比,它绝不比当年战胜日寇轻松。世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的也是战胜自己。打赢这场新的抗战,中华民族同样没有退路,惟有义无反顾,方能在历史新格局中再一次从险境中求存图强。

  今天,在这个胜利日,我们不应只沉浸于“胜利日”的喜悦,我们更需要的是:全民族的忧患意识再次被激发,全民族的使命感再次被唤醒!

  北京和平宣言

  昨天,我们,六十年前,作为军人亲历了一场世界大战今天,我们,六十年后,作为幸存者是那场战争的最后见证人,明天,为了子孙后代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在此郑重留言:“热爱生活,珍惜和平”。

  作者: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