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艾滋孤儿两天家庭生活结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3:06 新京报

  中国关工委表示时间虽短,却是亲情的起点;艾滋孤儿集体活动今天开始

  

艾滋孤儿两天家庭生活结束

  39号爱心妈妈何景琳在教艾滋病致孤儿童小梅学游泳。经过一天的相处,小梅和何阿姨已经亲密无间。

  

艾滋孤儿两天家庭生活结束

  晚饭后,小芬在凌妈妈怀里忍不住抽泣起来。她告诉凌妈妈要把红心留在北京,“把心留在凌妈妈家”。

  

艾滋孤儿两天家庭生活结束

  阿爸特意为小威缝制了舞蹈服装和头饰,都是傣族小卜少专用的。

  本报讯昨日,86名艾滋病致孤儿童尽情品尝幸福,和爱心爸爸妈妈共享家的温馨。至今早,家庭相聚结束,集体活动开始。一些爱心家长反映相聚短暂,难舍孩子,对此,中国关工委副秘书长李启民解释说,主要是考虑爱心家长还要工作,就只安排了双休日。

  “我永远忘不了爷爷奶奶带给我这么多快乐”,昨日下午,艾滋病致孤儿童小艳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并记录了在北京看到的许多新鲜事,还特意强调自己见到了真的金鱼。但她的性格还是很内向,原来一直在国外从事教育工作的王奶奶,花了很长时间告诉她,学会表达自己有多重要。到前晚要休息时,小艳终于给王奶奶说了声:奶奶,晚安。“她很喜欢看书”,王爷爷说,带她去图书大厦时,小艳看到坐在地上看书的很多小朋友,眼睛就发亮。

  除了这对爱心老人之外,一位年过6旬的舞蹈家李文瑞15年来,曾资助过12名贫困学生,照顾21位老人,这次他这个7口之家又迎来了一位傣族女儿小威,“女儿”阿爸、阿妈的称呼让他们夫妇乐开怀,李文瑞还特意安排了一个下午,教女儿跳民族舞蹈。

  同样的幸福也在其他家庭继续,爱心妈妈何景琳一家带“女儿”小梅和到奥体中心游泳,爱心妈妈凌风娟在家里设计了欢迎女儿回家的条幅,一旁是粉色的蝴蝶结和一颗红色的“心”,凌风娟的丈夫还曾为小芬的到来而落泪。

  昨晚,中国关怀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启民说,今日早上7点半,各爱心家长将把孩子集中送到东城区少年宫门口,孩子们开始集体参观游览长城等,爱心家长若要上班,没有时间可不参加。对于爱心家庭提出相聚时间太短的问题,李启民解释说,主要是考虑到家长们还要上班,所以就安排了双休日两天。时间虽短,孩子都找到了自己北京的家,受到了爱心爸爸妈妈的爱抚,“这就是亲情的起点”。

  土家族女儿小芬要把心永远留下

  爱心妈妈凌风娟:这是一份失而复得的缘分

  听说有带艾滋孤儿回家的活动后,凌风娟立即报名,可她有个奇怪的要求:要领一个少数民族的。“我觉得他们更需要照顾。”当名单揭晓后,如她所愿,她可以领一个贵州的土家族女孩。于是她生活便多了一个女儿:小芬(化名)。

  小芬“失而复得”妈妈虚惊

  在等待的日子里,凌风娟连连失眠。可等到8月12日见面的这一天,她却经历了一场虚惊。那天她得知贵州的小孩可能来不了了,当志愿者让她做好换人的准备时,她失落得一路走神。

  见面会上,看着别人领走“自己的”孩子,作为8号家庭代表的她越来越着急。在其他人都领到孩子约半小时后,她终于听到一个声音喊“8号,9号,孩子到啦1应着声音,她和9号家庭的人同时朝着才赶到的孩子跑了过去,“见到她的那一刻,我也不知道怎么就突然跳了起来。”

  准备一颗红“心”迎接

  在迎接小芬前,凌风娟了解过小芬的情况。“这个14岁的女孩,父母在前几年相继去世,跟着伯父生活,平时负责照顾11岁的弟弟。”她有一般孩子所无法承受的经历。

  好几天前,凌风娟就开始准备了。“我要让她知道,这是她的一个家。”一进屋子,她就放上了精心设计的横幅。上面写着“欢迎××同学来爱心家庭做客”,一旁是粉色的蝴蝶结和一颗红色的“心”。还有访客的签名处。“我要让她记得,有很多人来看她,关心她。”

  “我的心永远留在这里”

  接触几天后,凌风娟感慨地说:“这是一个特别随和的孩子,出乎想象。”小芬则依偎在她的怀里说:“长大了我要养阿姨,就是我们那儿太偏僻,怕你不习惯。”小芬被打扮得像棵小草,从衣服到鞋子无一例外是绿色。小芬称:“我喜欢小草,有生命力。”而绿色恰巧也是凌风娟最喜欢的颜色。

  凌风娟想到第二天就要分离不免有一点黯然。“你可以带走你所喜欢的。”望着横幅上的蝴蝶结和一个“心”,小芬犹豫了一下后,指了指蝴蝶结。“你不喜欢这个?”凌风娟示意了一下红“心”。“喜欢,但我想留下这颗‘心’,这样我人虽然不能在这儿,但我的心永远留在这里。”

  “我是这家小孩”

  安徽小姑娘在39号爱心家庭告诉记者:

  昨天,小梅和39号爱心家庭的妈妈何景琳,开始了他们的家庭之旅。游泳,做手工,比赛跑步,小梅迅速的融入了这个家庭。

  上午,小梅和何景琳一家到奥体中心游泳。开始时,怯怯的一直靠在岸边,不肯下去。后来被萱萱(何景琳女儿)拉到水里,在何景琳的保护下,一边喊着一边游。

  游完泳在回家的路上,小梅像主人一样为记者介绍何景琳的家,她说家里很大很美。然后开始数里面的摆设,说了一会,又开始指挥萱萱的爸爸应该怎么走,爸爸逗她“你比我还熟”,她哼了一声说“那当然了”。

  说到小梅的老家安徽时,她告诉记者有点想家了。

  她说临出门的时候,妈妈告诉她千万不要弄坏别人的东西,因为家里赔不起,所以刚到北京时有点害怕。

  小梅喜欢唱歌,她昨天给大家唱了一首《来得及的明天》:“……天空因为飞鸟变得更宽广,大地因为花开传递着芬芳,每个孩子都该无忧地成长,带着希望而芬芳……”她说这是清华的一个哥哥教她的,她喜欢这些歌词。记者临走的时候,小梅因为要去公园跑步,又开心起来,她对记者说“我是这家的小孩,以后欢迎你来家里玩”。

  七口之家迎来傣族“小卜少”

  藏族舞蹈家阿爸亲手为“女儿”缝傣族装

  “小卜少”和“阿爸阿妈”

  一进李文瑞的家中,就听见阵阵清脆的笑声,那是小威(化名)和李文瑞3岁的小孙女宝宝在玩。

  大人说,平时因为家里没有别的孩子陪,宝宝很少能玩得这么疯。而前日中午来到李家的小威,已无丝毫拘谨。

  “和阿爸阿妈在一起,就像在自己家一样。”14岁的傣族姑娘小威把李文瑞夫妇叫作“阿爸阿妈”,而长着一副清秀乖巧面容的小威,也被熟悉少数民族风俗的李文瑞唤作“小卜少(傣族对美丽小姑娘的称呼)”。

  两个大哥哥为小威置衣裳昨天早上,小威6点就爬起来了。自从父亲因吸毒感染艾滋病去世,母亲为逃毒债离家出走,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小威已经习惯了照顾家人生活。

  “我想给阿爸他们做早餐,可是最后没做成。”小威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早餐没做成是因为“阿妈”大早就带她出去买衣服了。两身衣裳、一双球鞋,用去的270多块钱是李文瑞的两个儿子“赞助”的。

  跟藏族阿爸学跳傣族舞

  小威这个七口之家的这天,并没有安排参观和游玩。

  午饭后,有着55年舞龄、曾为几代国家领导人表演过的李文瑞特意安排了一个下午,教跳小威傣族舞。

  “跳———摆手———转两周———好,换一边……”随着优美的音乐,在并不宽阔的屋子中间,小威和阿爸一起起舞。李文瑞一边亲身示范,一边用温和的话语提示着小威。

  音乐接近尾声,随着“阿爸”一声“敬礼”,小威随着李文瑞单掌竖立胸前———这正是地道的傣族礼节。

  穿上阿爸亲手缝的傣族装

  为了让小威能穿上傣族服装来跳这个舞,65岁的李文瑞从还没接来小威时,就大致按照14岁小姑娘的身量,一针一线做了一身衣服。

  下午3点多,小威将衣服穿在身上。上衣刚刚合适,裙子却有点长。

  “没事,一会我给你改改小,穿着保准儿漂亮1李文瑞说。“阿妈”帮小威盘起头发,戴上了一串粉色的娟花,一个俊俏的傣族小姑娘出现在大家面前。

  “我漂亮吗?漂亮吗?”小威转着圈笑着问一旁眨眼看着的宝宝,宝宝却躲到奶奶的腿后面去了。

  ■人物对话

  李文瑞:男,藏族,65岁,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北京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顾问、系主任,北京物资学院艺术顾问、理事。

  “我就图精神回报”

  藏族舞蹈家15年资助12名学生,照顾21位老人

  新京报:据说您有很多慈善行为?

  李文瑞:资助3个希望工程的孩子、9个大学生,照顾21个老人。

  新京报:您决定资助时是怎么想的?

  李文瑞:我们也有孩子,父母供不起,心里会非常难过;小孩看别人能上学,自己不能,心里也会难受。小时候我家穷,兄弟姐妹七八个,全靠亲戚帮助。

  我当老师后,两家四个老人要养,还有自己的两个孩子。也得到过学生的帮助。

  我觉得,如果大家都来帮助一个人,他就很容易脱离困境,很容易渡过难关。

  新京报:那您在资助上花了多少钱?

  李文瑞:我从来不计算这个。就像这个孩子(指小威),我更希望从艺术上、知识上多支持她,并不是说给她多少钱。钱这个东西缺了也不成,但为主的是“心对心”。如果我们心接近了,她就能够战胜困难了。

  新京报:您有什么回报?

  李文瑞:精神上的回报,大家的尊重,这都比钱重要。

  本版统筹:本报记者张剑锋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相丽丽张寒陶春张剑锋

  本版摄影:实习生高松柯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